李世民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大滩乡初级中学)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踏踏实实地从课堂做起,从教师的基本功抓起,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關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教学研究
一、板书要精
我们常说纲举目张,板书设计其实就是文章的纲,提纲挈领,拿一件衣服,只要从领上一提,衣服全提,干净利落;牵牛要牵鼻子,抓住牛鼻子,牵一发可动全身。课堂上,我们常见许多语文老师讲一句写一句,忙得不可开交,学生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背影”。我认为这样做,教师唱了主角,没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未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究其原因,是我们太重视板书了,总觉得板书不够尽显其意,硬要锦上添花,却适得其反。
二、要精读
有许多文章让学生在通读文章、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着重抓重点段落或是精彩段落(或语言行动、心理等的描写)进行精读、分析、揣摩、体验、咀嚼、顿悟。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文中第16自然段就是写鲁提辖是如何用三拳打死郑屠的,这是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同时又是细节描写,让我们品味一下。
第一拳,“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醋钵儿”状形象,“扑”拟声音。郑屠被“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第二拳两句合为一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郑屠被“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第三拳,更简略,只道“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前两拳都说了打得怎样,第三拳打中要害,就不再说外表“打得”如何如何;另外又用“油酱铺”“彩帛铺”“全堂水陆的道场”来比喻,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咸的、酸的、辣的”“红的、黑的、紫的”“磬儿、钹儿、铙儿”)去形容,写得整齐划一、错落有致、铿锵有力。郑屠的反应,第一拳下去反而叫“打得好”,第二拳下去讨饶了,第三拳下去反应全无。鲁达三次喝骂,“这厮”“直娘贼”“破落户”各不相同;“一发都”“都”“一齐”“滚出来”“绽将出来”“响”这些字眼也都注意变化着错综运用。
三、要精练
学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之后,趁热布置学生写《我的老师》,可写一段或两段话;学了布封的《莺》之后,马上进行《鸡》《鸽子》《小狗》练笔,学生都会欣然应命。
四、语言要精练
导入语要精练而有针对性,三言两语,转入正题,切忌啰嗦。上《死海》这一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海,这里面既没有鱼虾,又没有水草,又不会把人淹死,它叫什么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总结语更要简练,几句话点出要害即可。授课语言,要字字珠玑,点到为止,要言不烦,不能东拉西扯,天上一句地上一句,五句话里三句废话,那是不行的。有的老师讲解时碰到感兴趣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上契诃夫《变色龙》,把现实生活中的好多类似现象拉入课堂,说到激动处,牢骚满腹,让学生也为你难受;上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津津乐道于“空城计”“三气周瑜”,这样舍本逐末是要不得的(其实这些内容,学生早已知道)。
五、知识要精确
即是说,知识传授要正确无误,不能有半点含糊。有的老师“似(shì)的”“似(sì)乎”中的“似”字的音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琢(zhuó)磨”“琢(zuó)磨”通通读为“琢(zhuó)磨”,根本不知道有“琢(zuó)磨”之读法,还误以为是方言之过,这种情况很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明明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说,却偏要说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本是诗人王勃在极度忧愤之中故作旷达、聊以自慰的凄苦之音,却加在了王维或是王昌龄的头上,反正记得是姓“王”的所说,大概错不了;还有孟子提倡“性恶”论,荀子提倡“性善论”,张冠李戴;“我记得不知是哪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到底是谁说的,学生不得而知。
六、处理问题要精明
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精于处理,巧于应对。说对的,给予表扬;说错的,指出症结所在,也以鼓励为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让学生如沐春风,不要因一句话或一个例子而引喻失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七、上课要精神
衣表端庄、谈吐文雅、容光焕发、气宇轩昂、精神抖擞、激情高涨,打造“形象工程”,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悦目的享受,以此带动学生,鼓励“士气”,积极投入互动学习,以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国.例谈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1(12).
[2]朱瑛.基于对话理念的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J].辽宁教育,2011(11).
[3]梁亚芹.试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2011(2).
编辑 赵飞飞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