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坦++徐东
摘 要: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而后勇”,所以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相比长期的引导和劝诫,许多教师会用一次严厉批评来纠正幼儿的错误,并让幼儿铭记心中。教师应该知道做过的错事不会消失,就存在那儿,我们要让幼儿做的,是争取以后不再犯同类错误,而不是只局限于事情本身的对错。既然批评的目的是预防,那么幼儿教师在批评幼儿的时候,就该以幼儿的长期发展为基点,选择正确的批评教育观,才不会对幼儿造成心理压迫。
关键词:教师;幼儿;批评;惩罚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许多教育学家在谈到惩罚时都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我们中国也有一句流传的古话叫:“黄金棍下出好人。”批评是惩罚的一种,在拒绝“体罚”这样一个理念下,批评就成了最主要的惩罚方式。在幼儿园里,考虑到幼儿弱小的身心,我们完全抛开了“体罚”,但是言语上的批评一样无处不在,比较常见的就是对幼儿经常使用“不要”“不可以”“不行”这类的否定词。在各种类型的讲座中,许多名师或者专家都会提到鼓励和表扬的重要性,并极力宣扬取消批评,凡事要正面鼓励。对此我本人虽有不同意见,但从未想过真正该有的批评应该是什么样的。直到我自己去了幼儿园,在进行为期一日的观察时,仔细记录了不同幼儿教师对待不同违纪情况做出的反应以及幼儿在得到批评后给出的反馈。
部分幼兒从未得到过批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输不起”的情况,以至于到小学后,对于老师批改作业时的叉叉都无法接受。批评和表扬到底哪个更适合于幼儿的发展暂且不能定论,但批评却无时无刻不发生在幼儿园之中。维持活动纪律时,指导幼儿学习时,甚至在吃饭时,午睡时,教师们不一例外地都会对某些扰乱秩序的幼儿提出批评。我观察到,以午睡为例,有些教师批评了幼儿后,幼儿能很快地安静下来入睡;有些教师则不然,只会增加幼儿的注意,让孩子沉浸在悲伤不平中,更甚者哭哭啼啼难以入睡,导致其他幼儿也无法入睡。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都在2~6岁之间,需要极高技巧性的批评,这种批评能让幼儿接受,不会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会促进其健康成长。
批评就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是惩罚的一种,教师希望通过批评能让幼儿改变错误的言行或者态度。通常我们一说到批评,就认为它是消极的、否定的。其实不然,批评的针对性强,能直接快速地指向错误的行为,并令其改正。批评使人进步,如何把握批评的尺度,开展有效的批评,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整体性的批评和具体指向性的批评
整体性的批评,是针对儿童整个人或者活动的评价,比如许多幼儿教师会说:“你这样做可不是好孩子啊!”“你做得不好!”“你今天表现极差”,这就是对幼儿行为表现的总体性评价。
具体指向性的批评,是针对幼儿当前正在进行的某个行为作出的实用评价。我们前面提到的要批评到“点”上,就是要求教师说清楚,幼儿做了什么才不是好孩子,让幼儿能立刻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老师才觉得自己今天做得不好。所以,在批评幼儿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这样在教室走来走去妨碍到其他小朋友了,你影响了别人,所以老师觉得你这样做不对,表现得不好,你能不发出声音坐在老师旁边吗!”在一句批评中,可以严肃地指出幼儿哪儿做得不好,并且说出改正的方法,才是一种具体的详细的批评。
二、结果取向的批评和过程取向的批评
结果取向的批评,是针对于某个行为的客观结果给出的评价,例如有些幼儿教师会在手工课后,把做得好的拿到教室外的墙角去展示,对做得不好的置之不理,然后说:“你们今天做得不好,下次做得好的话再拿出去展览。”
过程取向的批评,是与结果取向相反的一种评价取向,针对某个行为过程,不管结果如何。还是刚才的手工课,幼儿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好,基于此例,幼儿教师们在评价手工作品时,可以这样说:“你的想象力很好,但可能对你来说手工有点难度,要不再用另外一种方法试试,或许能行。”或者“老师看出来你很努力了,需要老师的帮忙吗?”结果取向的批评关注结果,过程取向的批评关注过程。结果固然是重要的,但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目的是让身心和谐发展,幼儿的成长变化很微小缓慢,不拘泥于每个活动的客观结果,而在于在每个活动进行时,能让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学到解决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三、消极的批评和积极的批评
消极的批评,是指教师自身带着情绪,在对幼儿的某个行为作出评价时,不自觉地流露出的眼神、动作和语气,带着明显的负面情绪。比如,绘画课上,教师要求幼儿在使用油画棒时保持画面的整洁,一幼儿用的都是冷色调,许多地方涂出界外,还蹭到衣袖上桌子上。这时有些教师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皱着眉头就说:“看你涂得乱七八糟,脏兮兮的。”这个时候,教师的不耐烦甚至嫌弃的眼神和话语,都是一种非常负面的批评,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
积极的批评,是指教师在作出批评这一行为时,说出的话语和做出的动作都是正面的。因此,如果要做出积极的批评,幼儿教师可以微笑提醒说:“你用的颜色有点太深了,并且都涂出了界外,这样做不好,画面不美,我们试一下其他的颜色,慢慢涂,会更好看的。”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批评,没有丝毫嫌弃幼儿的意味,针对眼前的这幅作品,友善地、和蔼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直接的批评和间接的批评
直接的批评,是指针对幼儿个人或幼儿当前的行为,直接给出的负面评价。在某些时候,直接批评不仅不能起到责令改正的效果,反而还会加深幼儿的心理压力。产生入园分离焦虑的孩子会在早晨哭哭啼啼,有些时候如果安慰许久还不见好转,教师就会失去耐心。比如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观察到,一位教师不耐烦地对一位幼儿大声说道:“都中班的孩子了,还在哭,好意思吗,干脆明天就不要来上学了!”幼儿听到,停止了哭泣。表面上是不哭了,内心实则更加惶恐。这就是一种直接的批评,相比之下,在幼儿内心脆弱的时候,间接的批评更能安抚幼儿的心。
间接的批评,是指针对于幼儿群体的批评,不指向个人。同样是分离焦虑,大班的个别孩子也会哭哭啼啼,这个班的教师没有特别指向这几位正在哭的幼儿,而是对着全班说道:“我们都是大班的乖宝宝了,再哭的话就不能给弟弟妹妹们做好榜样。我发现大部分的宝宝都很坚强,怎么还有几个宝宝流着眼泪啊,快擦干,别被老师和弟弟妹妹看见了哦。”说完,这位教师带着全班的幼儿来到室外,正在流泪的几个幼儿也赶紧擦干了眼泪。多数情况下,幼儿在面对只针对自己的指责时,不是因为意识到这个错误而改正,而是因为害怕教师而改正。所以,在面对胆小内向的幼儿和正处于负面情绪中的幼儿,应多以间接批评为主。
批评使人进步,但批评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正确的有效的批评才能让幼儿接受,并使其进步。把握正确的批评教育观,让教师的每一句批评都能落到点上,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陈栋.从自尊的视角看幼儿教师的批评行为[J].学理论,2013(24).
[2]赖金凤.对幼儿进行必要批评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