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
摘要:本文通过兴趣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以及它和创新思维的密切联系来说明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37-02
我国當前处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是由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多元因素决定的,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导入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鼓舞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是学生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它和创新思维的关系。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发了解,从而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带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的准备。在课后,他们会主动复习或预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就会处于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抵制疲劳,获得心理愉悦。兴趣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是对未知宇宙的痴迷和对天文观测的极大兴趣,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天文望远镜,同样,兴趣也可以使达尔文有勇气把昆虫放进嘴里,可以使陈景润痴痴专研“哥巴赫猜想”,让罗蒙诺索夫为换来一本书心甘情愿的替别人干了40天的活。“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如是说,唯有兴趣和爱好才可以使他们乐在其中。因此,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掌握、领会知识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
2.兴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重要的区别之一,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和不均衡性,由于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和后天教化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的儿童少年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表现出个性特征。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全部统一地接受相同的内容和模式,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这种统一的模式下接受知识的不均衡的缺点会暴露出来,接受能力也会参差不齐,如果能让学生找到兴趣的点,这说明他们大脑意识里对这个事物是有好感的或者说是异常敏感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适时加以引导和鼓励,就能从内在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他就会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在数学这门科目上,有的则是“谈数色变”,但他可能对生物或者化学有很强的求知欲,正是所谓的“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但最为重要的是要找到学生的专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让教学方式也不再拘泥于一种单一的“教”和“学”的形式,老师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互动沟通,活跃课堂氛围。
3.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密切联系。创新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当今的教育行业乃至各行各业出现频率较高的一词,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如今教育改革已经把创新思维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拿课堂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让它对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最基本的,而且它也贯穿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整个过程。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进入课堂角色,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依靠教学的丰富有趣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而且和老师学生之间密切的沟通交流是分不开的。
1.尊重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中小学是学习基础知识的时期,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自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很强的自我鼓励和自我暗示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否潜意识地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衡量,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倾向,他们会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但却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这样鼓励下成长的学生会时时认为自己能行,不悲观,不胆怯,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去解决,而不是第一时间否定自己。中小学阶段是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严而失度只能造就奴隶,形成学生自卑胆怯的性格,进而缺少和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在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中小学生爱说爱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同时学生还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喜欢哪个老师的课,就会花时间、花功夫去学,成绩自然会比较好;如果不喜欢的话,甚至会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而对他们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予以制止,并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但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不要使用人身攻击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或者侮辱他们的人格,虽然这样做他们可能会一时顺从你,但更多的是内心深处对你的害怕,带着这样一种情绪上课,学生会如履薄冰。如果能尊重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融洽。在课堂上也更愿意和你亲密互动,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放在课堂学习上,而不是花费在消除负面情绪上。
2.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生还处在知识储备阶段,生活阅历较浅、知识不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依靠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去接受知识,就会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除了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变的教学技巧,比如演讲法、讨论法、表演法等,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在课堂过程中还要不断创设情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充分调动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里所说的“情景”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比如为了得出一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或者一个数学定理而创设的带有启发性和提示性的场景和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图片、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在讲授辛亥革命时,先让学生看一段背景资料的视频,然后再用多媒体放些图片,通过更加全方位的信息,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的意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变得具体生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氛围,使枯燥的教学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甚至会期待下一次课的早点到来。
3.鼓勵学生有个人兴趣爱好。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美体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智”似乎已经占据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经受严重考验,比如每天三点一线的学习让中国学生的视力严重下滑,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怎么会有好的精力去学习专研呢,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就像学习和生活的调和剂,这个爱好绝对是学生自发想要学习和了解的,这个兴趣爱好对学生没有压力,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比如音乐、绘画、钢琴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同学在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兴致饱满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既让大脑得到了放松,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说,“做数学不是整天趴在桌子上。”甚至在外出开会的间隙他还会自己一个人跑到游乐场去玩。钱学森爱好广泛,摄影和音乐是他的两大爱好,家里都挂有许多他的摄影作品,他的夫人蒋英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日常生活中经常是他弹奏歌曲,夫人伴唱。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的个人兴趣爱好,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意志力。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人的素质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11-19.
[2]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1):36-42.
[3]赵钰琳.追求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63-166.
Some Investig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on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ion
CHEN Shu-fen
(Hu-Xu Junior High School,Dongxiang,Jiangxi 3318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among student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through distinguish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shing forward self-study ability,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or creativity.Then,the authors present some opinions and strategies regarding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ion,from the point view of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Key words:educa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quality education;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