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

2017-06-17 08:26王一笑
求知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洋渔业气候变化

王一笑

摘 要:气候变化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气候的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气候变化有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变化两种现象。气候的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海洋渔业

中图分类号:S915文献标识码:A

一、全球变暖与海洋渔业

全球变暖,顾名思义,就是说气温升高。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乱砍滥伐树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全球平均气温总体上升。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4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的第15个高温年份,相比于整个20世纪,平均气温高了0.5摄氏度。这样的数据显示全球变暖已经变成大趋势。

对于全球变暖的科学论证并没有太多,最多的科学论证就是“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否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待商榷,但是全球变暖对于海洋渔业的影响是明显的。

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山融化,主要是南极大陆的冰雪融化,北冰洋冰山变矮。两极冰雪是整个地球很大一部分的淡水资源储备,冰雪导致淡水大量流入海洋。文献资料显示,近半个世纪我国的沿海海平面比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还要快,可想而知我国的海洋渔业面临的问题有多么严重。海平面上升将会影响到海水养殖面积,海平面上升得越快,海水养殖业面临的挑战就越大,生存环境就越艰难。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的含氧量降低,由于海水表面温度上升,海水的表层温度和其他部分的温差、内部之间的混合作用就会减弱,从而降低了海洋中氧气的含量,全球气温越往上升,海洋的含氧量就会越往下降。海水的含氧量下降,就会影响到海水中的鱼类资源,这将会对海洋渔业带来不小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的大量淡水流入海洋中,因此导致海水的盐性稀释。相关资料显示,密西西比河每年流入海洋的淡水为500立方千米;全球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入海洋的淡水有5000立方千米。海水变淡也会影响到海洋鱼类的生存,从而影响海洋渔业的发展。

石油、煤等化工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海洋发生化学反应,燃放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海水进行化学反应,会破坏海水的酸碱平衡。有关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表面的海水酸性增长30%,这一变化是存在普遍性的。有研究认为,海洋的酸化将会影响到贝类等软体动物,而这些是鱼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如果贝类减少甚至消失,将会直接影响到海洋鱼类资源,对捕捞行业造成影响。同时珊瑚礁受海洋酸性影响也很大,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也会很大。酸性增强使得贝类和珊瑚礁对酸碱敏感度高的物种生长发育越来越困难,这将对海洋渔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水的温度上升,会带来很多类型的病害发生。在长期处于平均温度高的环境下,海水养殖会出现充血病、溃疡病、烂鳃病这类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引发的指环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蚤、车轮虫病等常见细菌性疾病,该类病害的出现对渔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使养殖户出现经济危机。相关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日本海域出现的海蜇数量越来越多,这会在捕捞过程中,出现“海蜇潮”堵塞渔网现象,影响海洋捕捞业的发展。高温环境还容易诱发大面积的“赤潮”,养殖时,鱼池会出现“水华”现象,捕捞时,海域出现“赤潮”现象。赤潮能够覆盖大片海域,争夺鱼类生长的氧气,从而导致一定海域大量的鱼类死亡。同时赤潮生物死亡分解大量的有毒物质,会对鱼类生存产生恶劣影响。

当然,气温升高和海水变暖对海洋渔业也会有一些有益的促进作用。气温的升高会缩短海水鱼类胚胎和胚后发育周期,缩短海洋渔业整体的生产周期。水温的不断的升高也可促进海水养殖活动中鱼类的新陈代谢,从而大面积提高养殖产量。水温的升高也会延长水产养殖时间,鱼类的个体成长更快,养殖产量提高。水温的升高也会使低纬度地区的养殖鱼类向中纬度和高纬度推广成为可能,改变海区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学的结构,使得一些有高经济价值但是又受区域限制的鱼类养殖摆脱区域限制成为可能。

二、极端天气与海洋渔业

极端天气指的是灾害性天气,主要由台风、暴风、龙卷风、暴雨和一些反常的自然天气组成。暴雨会降低海洋的表层盐度,淡化养殖区域的海水,形成不适应鱼类生存的环境,从而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同时暴雨、暴风等环境容易对养殖的鱼塘形成破坏作用,造成养殖户财产损失,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冬季寒潮来临,超过鱼类生存忍耐的极限,导致养殖的鱼无处可逃,最后被冻死;或者出现冷空气降临,海水结冰,冰块覆盖养殖的水塘和网箱,导致养殖鱼类缺氧而死;海冰遮挡阳光,海藻类植物消亡,以海藻为食的海洋鱼类和养殖生物因食物短缺而减产。

极端海洋气候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为主要代表。海洋和大气两者之间由于不稳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洋面出现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全球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大,“厄尔尼诺”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厄尔尼诺”的发生周期一般是3到5年,每次的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持续的时间是在一年以上。现阶段全球极端气候并没有得到改善,“厄尔尼诺”的出现频率和间隔时间形成反比,持续的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危害程度更大,这使得“厄尔尼诺”对海洋渔业的发展影响更大。“拉尼娜”现象是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在“厄尔尼诺”出现过后,“拉尼娜”就会紧随出现,在中国,“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使华南地区秋冬季东北季候风得到加强,冬天明显比正常年份更冷,所以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海洋渔業的发展影响都很大。

三、海洋渔业的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是长远而深久的,这需要我国的渔业相关部门采取相关举措加以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海洋渔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渔业相关部门要做好自然灾害的信息收集工作,迅速而准确地发布灾害预警,以预防为主;及时收集自然灾害方面的信息,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抗灾抗害,把自然灾害的影响损失降到最低。收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没有防备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造成的后果是严重而可怕的。

只有多开展抵抗自然灾害的建设活动,进行资源的储备工作,健全预防灾难应对体系,面临自然灾害时才不会出现人手匮乏、资源短缺现象。

针对不同区域的灾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举措。出现海冰、“赤潮”等现象时,开展人工破冰和打捞工作,通过破冰增加养殖水池的氧气摄入量,为藻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给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养殖品种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四、结语

全球的气候变化影响着全球的海洋渔业资源,我国的极端天气现象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更加严峻,相关渔业部门应该重视环境影响因素,通过与环境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制定实际有效的服务政策,为我国的海洋渔业保驾护航,从而促进该方面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启华,黄硕琳.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6(7).

[2]张玉源,刘宏旺,庄 品.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养殖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6(3):302.

猜你喜欢
海洋渔业气候变化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海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2007:绿色企业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探讨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唐山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