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旭明
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新时期应该站在新的视角与高度,这样学生才能克服不良习惯,好的习惯得以养成。一线的培养经验无疑十分宝贵,本文以实践为基础阐述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特点十分突出的科目,遵循其规律、掌握其特点,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顺风顺水。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是学好数学这门科目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应该摆脱一些传统的培养路数,使途径、渠道、视角等更加多元化,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一、预习先行
預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首要环节,自然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应该以此为鲜明的着眼点。数学教师一直都在大力倡导学生预习,然而由于培养等多个环节的疏忽,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大小问题,导致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不尽人意。本人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明确以下几点十分必要:
(一)明白预习的目的
预习是先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行为,这种主动学习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及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够产生增效功能。初中学生在预习阶段积极理解教材上的定理,并积极进行简单的运算,而依然出现对课堂学习毫无帮助的情况,导致该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没有对“目的性”引起重视。达到提前做好上课准备的目的,避免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出现毫无准备,毫无目的性的情况。
(二)掌握预习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时,很多教师往往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却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做的不足,这使得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进而降低了学生的预习质量。因此,在培养初中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显得十分关键。
(三)规范定格
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关键一环就是规范定格。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努力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切实能够自觉的进行预习,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预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思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可见一斑,思考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势必要度思考环节倾注更多的精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提上日程。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深感思考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方法与技巧:
(一)培养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步骤思考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打破“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例如:较之于传统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既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又达到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二)将思考渗透到课余时间的数学学习
课余时间的数学学习对初中学生也弥足重要,因此教师也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有效调控。本人认为数学作业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余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在作业环节下功夫,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目的。
总之,思考是学生有效获取数学知识点的关键,也是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关键,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环节多多做文章。只有能够有效思考,学生才能很好的进行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引起高度重视。
三、培养学生及时扫除“拦路虎”的习惯
学生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十分敏感,能够以较少的时间很好的把握知识点与应用知识点。而另外一些学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并且难以及时释疑,结果很可能走向了学困生的队伍。可见,学生能否及时消除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盲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盲区难以有效消除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的懈怠心理与畏难心理是较为明显的因素,因此,在培养学生及时消除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起重视,并能够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学生就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视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例行事项,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及时消除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盲区的好习惯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的好习惯
灵活应用知识点的习惯,是学好数学学科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一些教师聚焦于理论知识点讲解,而对如何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思考的甚少,尤其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数学知识点解决生活中问题方面较为缺乏。学生亦对有效应用知识点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新时期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够通过一定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知识点的习惯。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习惯:
(一)独立做数学题目
独立做数学题目的过程,是学生应用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的过程,因此,即使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应用习惯的过程,教师要引起重视,把握好该环节。例如:教师在进行定理、定义讲解之后,即使让学生就知识点展开练习,当然,学生在练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分析问题,通过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与生活结合起来
生活是数学学科产生的源泉,同时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问题又需要数学知识点来解决。数学教师要有效实现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融合,通过生活现象告知学生知识点的用处,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知识点。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点割裂开来,不仅为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埋下了隐患,更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收获埋下了隐患。
文章的字数是有限的,教师的培养视角也受到了限制,教师在广阔的教学海洋中,要有新想法、新主意,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契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个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