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学情、立足教材、学会反思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师;预设能力;生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之处在于语文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在课堂活动中临时生成教学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力呢?
一、明确学情,是有效预设的基础
(一)有效预设需要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内容
有效预设离开了语文课程标准,只能是无的放矢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范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追求和具体内容,这是语文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落实的重要理念。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儿童,要求语文教师备课的时候并不只是盯着尖子生、优秀学生,而是备课的教学内容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还对各个学段、各种文体都有具體的要求,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备课的时候根据课标的要求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二)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情,提高课堂预设的针对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了解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师要学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自己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比如:上课之前可以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待;平时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特点,了解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细微的表现和变化。老师还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利用问卷调查,使学生敞开心扉,掌握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向,甚至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和想法。教师可以利用周记、作文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书面反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以鲁迅小说《药》的教学为例,这篇小说的深层内涵是不太好理解的,那么在教学之前,教师就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与这篇课文究竟存在多大的认知距离,即学生有没有相关的阅读积累,对那个时代有多少了解,自读课文的时候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和细节,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困难,根据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积累以及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设教学内容。
二、立足教材,是课堂生成的关键
(一)领会单元目标
教材每个单元一般都有单元提示,教材编写者对文章教学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一般体现在单元提示上。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提道:“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 文……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单元提示已经明确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而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重心应该围绕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教师了解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向,在具体教学中就可以围绕重点内容有序开展教学,教学中也不会随心所欲生成其他的教学内容。当然,单元提示目标是通过每一篇课文来实现,单篇课文的教学也不用面面俱到,更不能平均用力,教师可结合具体篇目编制恰当的课文教学目标,使得课文教学目标既有侧重又对接单元目标。
(二)把握单篇课文的特点
同一个单元的课文,即使属同一类型的文章,也会各有特点。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领悟课文的特点,才能真正生成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内容,应当建立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比如《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两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但两篇文章写景抒情的重点不一样,同是景物描写,《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而《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却是清、静,悲凉中笼上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投射。可见,只有把握了课文的特点,才能根据学生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有效生成合适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不同的文体,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同是写景,散文和诗歌的教学重心会不一样;同是写人,记叙文和小说的教学重心也会不一样。只有根据文体特点,结合文体要求,才能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三、学会反思,是预设与生成能力有机结合的保障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重讲读,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把课本知识讲深讲透,课堂既无拓展也无深度,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过程,这样的课堂很难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把知识教死了、把教材教死了,而是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表现,与学生一起探索未知领域,一起生成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不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机整合预设与生成,高效高质完成教学目标。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统课堂教学只重教不重学,割裂了两者的有机统一。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不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反思的过程,就是明确自己的教学预设与生成是不是有机结合,预设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生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简介:赵红秀,1966年生,女,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