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贤
小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团结协作、克服困难、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爱护清洁等优良品德。
一、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教材里蕴藏着丰富的德育题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介绍国球的悠久历史,介绍中国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独揽四枚金牌的辉煌:在排球的教学中,介绍主教练郎平为了祖国的荣誉放弃了外国俱乐部丰厚的经济待遇,放弃了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带领跌下神坛中国女排走出低谷,在里约周期中国女排王者归来。通过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长大后为国争光的思想。
二、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好胜心强,有“小皇帝”思想,教学安排中应当加入同学共同完成任务的内容。如体操的教学中让优生和差生结成“一帮一”小队,让优生手把手地帮助和带动差生学习,与大家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在游戏教学中安排“两人三足接力跑”比赛,把男、女生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经过全体男生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终于战胜女生组。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心的安排,让学生渐渐地明白,同学之间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取得比赛的胜利,达到增进友谊,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利用体育课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上体育课时,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磨炼同学们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在做山羊的分腿腾越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克服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最后勇敢、果断地跳过山羊,尝试成功的喜悦。又比如跑800米,同学们不但要合理分配体力,还要克服肌肉酸痛的煎熬,供氧不足的难受,遇到这些困难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顽强的意志,就不能全力以赴地跑完800米。教师要有意识地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同学们只有自觉地克服困难,奋勇拼搏,才能达到目标,從而树立同学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利用体育课养成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教师长期提前侯科是爱岗敬业的体现,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会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来上体育课,养成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课的好习惯。课中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课中不打闹,不做危险动作,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放学正直回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利用体育课养成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
学校的体育器材由于搬运和使用不当,大件的损耗大,小件的浪费多。针对这种现状,利用体育课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如搬运山羊时,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四人一起抬到指定地点,不要在地上拖拉,在使用时不推山羊的侧下部,不能推翻打坏山羊,不能用尖锐的东西刺破山羊的皮革。在上垒球课时,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草丛、水沟、远处的垒球捡到指定的位置。长期的熏陶和教育,同学们渐渐学会体育器材的搬运和使用,懂得了只有爱护体育器材,才能保证体育器材的长期使用的道理,从小养成爱护集体财产的行为习惯。
六、利用体育课形成学生讲卫生清洁的习惯
利用体育课的少许时间,净化运动场,如预备铃到上课的5分钟,或耐力跑调整的时间,或课后小结剩的几分钟时间等,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全班(或分组)齐动手捡运动场的纸屑、小吃包装盒、杂物,养成学生勤动手,爱卫生的行为习惯,美化我们的校园。
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教育,既能规范教学秩序,改善教学环境,又能提高课堂效益,取得优异成绩,广大体育教师何乐不为呢?
(作者单位:四川华蓥市双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