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的培养

2017-06-15 11:54李雪萍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

李雪萍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贫困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自助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自我觉醒能力、生存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据此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增强贫困生自助能力的相应对策,构建专业的社工团队及助人—自助—互助平台,从而通过社会工作增能方式提升贫困生自助能力。

关键词:社会工作;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独立学院事业正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独立学院共266所,在校生总数约300万人,贫困生人数为15%~20%,因此,独立学院也可借鉴公办院校针对贫困生而出台的各种资助政策,使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主要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是建立奖、助、贷、勤、补、减(免)等资助体系。针对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独立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启用“绿色通道”,同时国家也会设立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各独立学院也会根据国家政策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勤工助学金来资助贫困生。

二是努力构建一整套适用于独立学院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资助德育机制。如针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举办心理辅导活动,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家庭贫困现象;开展贫困毕业生交流座谈会,教会他们解决“心理贫困”问题,积极面对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开展育人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已经构建起来的资助德育机制并不足以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资金难题,其自助能力也相对滞后,因此,从社会工作这个角度帮助贫困生真正脱贫,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的提升。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自助能力的内涵

高校贫困生的自助能力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提出的。然而,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自助能力的概念界定有一定的研究,但在如何界定自助能力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本文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认为自助能力是相互关联的动态概念,其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也会随着不同角色的需求而不断变化。

社會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自助能力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我觉醒能力,即自身认识到身处困境并有强烈的愿望去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的综合性能力。这些综合性能力包括克服自卑感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寻求帮助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是成功掌握生存能力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根据心理学研究,生存能力包括社会适用能力、自立自强能力及个人自我保护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高校贫困生必须掌握的,并且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提升、改善,以便更好地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是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现能力。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对高校贫困生而言尤为重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少走弯路,继而帮助自身实现职业愿望和社会价值。

三、独立学院贫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贫困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独立学院贫困生这一群体也开始备受社会的关注。他们来自经济困难家庭,不但要面对因家境困难给自己带来的各种物质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使得他们不仅“物质贫困”,而且还会出现“心理贫困”问题。

1.学费贵,日常消费高,会为贫困生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老百姓俗称独立学院为“贵族学校”,顾名思义,独立学院的学费标准、消费水平都会比一般公办学校高,学费一般高出公办学校2~3倍左右,有些省份甚至高出4倍。广西独立学院学费平均为14000~16000元/学年,部分艺术类专业收费会更高。再加上住宿费和每个月的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昂贵的学费和高消费的生活、学习环境,会给独立学院贫困生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2.独立学院贫困生要比公办院校的贫困生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且原因复杂

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比较富裕,在学校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也比较高,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贫困生的心理就很容易产生失衡,甚至会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迷失方向。再者,与家境较好的同学相比,由于贫困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较弱,见识较少,因此极其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产生心理负担。在这个平衡点上,有些贫困生没有把握好,就会想尽办法融入这样的大环境,以与家境优越的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用助学金去挥霍、讨好,追求物质生活享受,造成严重的心理扭曲,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

3.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有其特殊性。如大多数贫困生虽然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他们家庭能承担部分昂贵学费,相对于普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的家庭经济基础要好一些;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都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不多不少还是有一份小小的优越感,但相比独立学院其他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说,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就会导致他们中的某些人出现“心理贫困”现象,自尊心受挫,产生强大的心理反差。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培养的途径

社会工作专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引入我国的,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但中国内陆的社工意识还没有形成,社工对口专业岗位也少之又少;而在中国香港,社工职业是非常普遍的,社工为中国香港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从社会工作这个角度介入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的提升,从而让贫困生掌握助人自助的本领,形成可循环的自助体系。

1.构建专业的社工团队,介入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提升工作

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里快速发展,而且现阶段逐年扩招,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经济收入每年都在增长,因此,校方可以构建一个专业社工团队。一方面,他们可以帮助贫困生、身心残障者或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学困生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各种问题,让受助者在大学校园里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提高输送人才的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学校形象,为学校带来社会荣誉。

学校的学工团队和专业的社工团队,可以为贫困生设计个性化的帮扶对策,开展一对一或以小组为单位的针对性服务。社工可以帮助贫困生赋权和增能,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助能力,通过增权来改变贫困生的无权状态和无权感,促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成功就业。再者,社工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研究社会政策,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贫困生的赋权和增能提供必要的经济帮扶。

2.通过社会工作的增能方式,提升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自助能力

在社会工作中,“赋权”和“增能”是经常会提到的专业词汇,而为贫困生增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个体主动模式”,这也与本文说“提升自助能力”的本质是一致的。

由于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殊性,更需要社工通过增能方式唤起他们的自我觉醒意识。因为主体的自我觉醒意识,会激发和推动自助能力的提升。通过个案和团队工作方式,帮助贫困生改变不良心理状态,让他们真正看清自己,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社工要让贫困生明确意识到只有自己真正想摆脱贫困,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心理压力。通过增能方式,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自立意识,继而更加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助能力。

3.构建助人—自助—互助平台

独立学院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普通高校贫困生的共性问题,也有其自身独特性,所以他们的状况及心理更为复杂。因此社工可运用专业知识,在独立学院贫困生中开展助人—自助—互助活动尤为重要。社工可以搭建一个助人—自助—互助的平台,成员包括志愿者(从家境较富裕且品学兼优的学生中选出)、贫困生、社会工作者。设计好详细的项目方案,项目主题是“成长助跑、体验生活”,志愿者和贫困生可以相互体验对方的生活,这样既可以帮助贫困生增长见识,激励他们为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又可以让志愿者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到父母赚钱来之不易,引导他们更加积极生活、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五、结语

社工在項目中作为一名组织者,同时也扮演资源链接者和成长同行者的角色,这正是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价值的体现。这样可以构成一个助人—自助—互助的循环体系,增强贫困生的自助意识和自助能力。

参考文献:

[1]翁琴雅.自助能力:高校贫困生研究的新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罗永仕,韦柳温.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基于增能理论的视[J].法制与经济,2015(9).

[3]陆勇军.独立学院贫困生现状分析与资助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6).

[4]张和清.社会工作: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以广州社工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行动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刘 宁.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王 宁.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独立学院贫困生自助能力提升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

[7]徐丽燕.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下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救助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
以系统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人力资源视角下武汉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