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宝财,李禹萱,宫鹏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2. 福建农林大学休闲农业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2
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意愿与方式研究
——基于福建省的调查数据
苏宝财1,2,李禹萱1,2,宫鹏1,2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2. 福建农林大学休闲农业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2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福建省43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对茶庄园品牌和茶旅游的认知,对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茶庄园生产是否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两者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财政补贴,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茶庄园;农户认知;参与意愿;参与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是制约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农业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蚕桑等产业提档升级。茶叶是南方丘陵山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产业是福建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茶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产值由2010年的20.12万hm2、27.26万t和99.5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01万hm2、40.23万t和204.25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4.86%、9.52%和35%[1]。茶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增速缓慢,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链条的良性发展。为此,2012年3月,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2013年开展现代茶庄园试点建设工作,首批在武夷星、华祥苑、品品香等10家茶叶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具有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现代茶庄园,从而开启了福建茶庄园生产模式[2]。
目前,有关茶庄园方面的研究很少,孙强等[3]从茶资源、茶文化、旅游业3个方面考察了云南茶产业庄园化发展的基础,提出庄园化发展的思路,并指出庄园化发展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郑琦[4]论证了茶庄园总体规划设计理论与思路。已有的研究过多强调政府主体和茶叶企业在茶庄园建设中的作用,忽视了农户的主体作用,茶农是福建茶产业的主体之一,茶庄园这一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因此,本文将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438份农户有效问卷,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分析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意愿和方式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和茶叶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1 研究综述
近年来,庄园经济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学术界对此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于建嵘[5]认为,庄园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前提下,以不改变农村经济体系的方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由承包方按标准化合约方式组织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孙光堂、王亚星等[6-7]指出,我国农村“空壳村”和农地闲置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生态庄园改变了农业发展中“单兵推进”的思维惯性和运作模式。茶庄园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关于茶庄园的概念,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词解释。结合孙强、郑琦等[3-4]对茶庄园的不同定义,本文结合茶庄园的调研和庄园经济的概念,认为茶庄园是借鉴国外葡萄酒庄模式,将茶产业与庄园经济相结合,以茶文化为依托,集茶叶生产、销售、研发、品牌、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创新全产业链价值,实现三产融合的综合性农业庄园经济体。
关于影响农户参与的因素研究中,蔡起华等[8]认为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李海燕等[9]认为生计资本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农户个体特征和社会环境都深刻影响着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
关于农业经营模式方面,黄祖辉、周应恒等[10-11]结合国内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认为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目前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中坚力量。茶叶产业的经营主体与其他农业类型有所不同,茶叶生产大户多以家庭企业(家庭农场)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已经偏离了传统茶农的概念,故茶叶生产大户不纳入考虑范围;茶叶生产规模较小的茶农,受自身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的限制,一部分茶农选择参与“茶业合作社”;一部分茶农选择“将茶园直接租赁给茶叶企业”;另外一部分茶农选择以“公司+农户”模式参与茶叶生产[12]。3种模式的选择都可以规避大部分的风险,有助于提高茶农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文将茶农参与模式分为:龙头企业直接租用茶农土地的模式(以下称为模式一)、茶农+公司的模式(以下称为模式二)、茶业合作社模式(以下称为模式三)。
1.2 茶农认知—参与分析框架
一般而言,行为主体要采取某种行为时,主要基于对这一行为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比较判断。行为主体的认知水平会影响对行为客体的比较判断,从而影响行为选择。而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了行为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所产生的讯息费用,从而也影响了行为主体对预期收益的判断。因此,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六大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意愿和行为,构建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图1)。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研究,分为分析影响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意愿的因素,以及影响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因素两个部分。
图1 研究整体思路与框架Fig. 1 The whole idea and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2.1 调查区域与问卷收集
2012年起,福建省各茶叶产区都在开展茶庄园项目建设,其中福安市、武夷山市、大田县和安溪县4个地区建设较为典型。本文主要选取坦洋茶场茶庄园、武夷星茶庄园、八马茶庄园、华祥苑茶庄园等10个茶庄园周边的村庄,于2016年7~8月对茶农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38份,有效率达87.6%,符合统计学要求(表1)。
表1 调查地点与有效问卷量Table 1 Survey location and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2.2 问卷内容及变量的定义
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修改后,最终确定由以下4个部分构成:茶农的个体信息、茶农社会经济特征、茶农对茶庄园功能的认知及茶农对茶庄园生产的参与行为(表2)。
2.2.1 茶农个体特征
钱文荣认为个体特征因素主要从受教育水平、职业、政治身份、社会地位等方面表现出来[13]。因此,本文通过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3个变量来衡量样本茶农的个体因素。
2.2.2 茶农社会经济特征
通过家庭劳动力人数、茶叶收入及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3个变量来衡量样本茶农的社会经济特征。
2.2.3 茶农对茶庄园功能的认知
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茶庄园定义的6种功能设定变量,以衡量样本茶农对茶庄园功能的认知水平。包括茶庄园生产是否会提高茶叶品质、茶庄园生产是否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茶庄园生产是否更有知名度、茶庄园是否会促进茶生产加工技艺的传承、茶庄园是否会吸引外地人前来游玩消费等6个变量。2.2.4 茶农对茶庄园生产的参与行为分析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询问茶农是否愿意参与茶庄园生产;二是针对愿意参与茶庄园生产的茶农,询问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模式。
2.3 研究方法
目前,农户行为方面主要采用的研究模型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序probit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模型[14-17]。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Logistic模型可表示为:
2.4 样本的统计分析
表3给出了样本茶农的个体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茶叶收入、教育年限、茶叶收入与收入预期比较5个自变量的描述统计,表4为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模式选择结果描述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茶农中,年龄多集中在40岁到60岁之间,占71.70%,平均年龄为42.26岁,调查中遇到20岁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相对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中的青年大多外出打工的现实。样本所在家庭劳动力人数以2~5人为主,占86.3%,平均人口为3.89人。样本所在家庭的年茶叶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占47.3%,年茶叶收入在8万~13万元的占34%,年茶叶收入在13万元以上的占18.7%,茶叶收入是茶农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样本农户受教育年限以5~8年为主,占63.7%,茶农受教育程度基本处于初中水平,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茶叶收入与未来收入预期比较中,有26.5%的茶农表示茶叶收入等于或大于预期,27.2%的茶农表示茶叶收入低于预期,46.3%的茶农表示收入远远低于预期。
从表4可知,有愿意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样本茶农有322人。其中,37%的茶农选择模式一,32.9%的茶农选择模式二,30.1%的茶农选择模式三。
表2 变量定义Table 2 Variable definition
表3 茶农基本情况表Table 3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ea farmers
表4 茶农期望的参与模式选择Table 4 The model choice of tea farmers
利用SPSS19.0软件对二项Logistic函数进行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2对数似然值为365.313,卡方值为16.792,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P为0.069,Cox and SnellR2=0.281,NagelkerkeR2=0.41。说明给定模型的相关性较高,模型构建有意义可以用于解释分析。
对引入回归模型的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由每一个自变量的显著水平可以看出,年龄、劳动力、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茶庄园生产是否会提高茶叶品质、茶庄园生产是否更有知名度、茶庄园是否会促进茶生产加工技艺的传承等因素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影响显著。而性别、教育年限、茶庄园生产是否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茶庄园是否会吸引外地人前来游玩消费等因素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影响不显著(表5)。
表5 茶农期望的参与意愿估计结果Table 5 The estimating results of the tea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3.1 个体特征因素
估计结果表明,年龄(X1)是影响茶农是否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显著性因素。Exp(B)=1.376,说明茶农的年龄每提高1个单位,就会增加1.376单位的参与茶庄园生产认同度。而性别(X2)和受教育年限(X3)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在茶叶庄园化生产上,决策者的年龄比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茶农在长期从事茶叶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他们意识到茶庄园生产的优点,促使他们更有意愿参与到茶庄园生产当中。
于是,一只白鹫被一条大个儿的土狼扑到了地上,它扑腾着翅膀打算站起来,却被随后扑上来的土狼一口咬断了脖子。
3.2 社会经济特征因素
估计结果表明,劳动力(X4)、茶叶收入(X5)及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X6)3个因素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家庭劳动力越多的茶农家庭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同时又兼顾工作,在选择就业时会倾向于在所在地就业。因此,家庭劳动力越多就越愿意参与茶庄园生产经营;茶叶收入越高的茶农越会关注茶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现有模式收入增加受限的条件下,茶农更倾向于选择预期收益更高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因此,茶叶收入越高的茶农更愿意参与茶庄园生产。茶叶收入高于预期的茶农对自己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信心越强就越不会参与茶庄园这一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3.3 茶庄园功能认知因素
估计结果表明,受调查的茶农认为,茶庄园生产是否会提高茶叶品质(X7)、茶庄园生产是否更有知名度(X10)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会促进茶生产加工技艺的传承(X11)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这些指标中,“茶庄园生产是否会提高茶叶品质”的系数值最大,说明茶叶的生产品质仍然是茶农关心的主要问题。而“茶庄园生产是否更有知名度”和“茶庄园是否会促进茶生产加工技艺的传承”的显著性,说明了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可能带来更稳定未来收益的期待。茶庄园生产是否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X8)、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X9)、茶庄园是否会吸引外地人前来游玩消费(X12)等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茶农对于是否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新技术是否采用以及吸引外地人前来游玩消费并不存在强烈的预期,不是他们选择茶庄园经营模式的主要因素,茶农主要关注的是茶庄园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功能,而不是其可能带来的附加价值,比如新技术、茶旅游等。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茶农对茶庄园参与模式的选择,本研究采用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模式三为对照组,与模式一、模式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参与模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
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2对数似然值为361.655,卡方为343.582,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P为0.000,Cox and SnellR2残差值为0.656,NagelkerkeR2残差值为0.739。说明给定模型的相关性较高,模型构建有意义可以用于解释分析。
以模式三为对照组进行的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1)模式一为龙头企业直接租用茶农的茶园进行管理。估计结果表明,年龄、劳动力、茶叶收入及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等4个因素对参与模式的选择影响显著。从系数的符号可知,在该参与模式下,茶农的年龄越大和茶叶收入越低于预期,家庭劳动力人数和茶叶收入越少,茶农参与该模式水平的意愿越强烈。说明参与龙头企业直接租用模式的茶农,可能由于自身健康方面原因或者茶叶生产不是其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以及茶叶销售收入远低于预期,以至于该部分茶农更想以茶园租金的方式来获得稳定的预期收入。
(2)模式二为公司+茶农模式。估计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茶庄园生产是否会吸引外地人前来游玩消费等5个因素对参与模式的影响显著。从系数的符号可知,在该参与模式下,这5个因素的正向趋势越明显,茶农对该模式的选择参与意愿越高。例如受教育年限越高,茶农对于茶园收益的预期更清晰,更加迫切从茶园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自然心理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对于一种能够降低风险,即公司分摊销售风险,提高经营规模效益的参与方式,拥有一定茶叶收入水平的茶农这方面的倾向就会越明显。从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上看,若茶叶生产所获得的收入低于预期,但参与茶庄园生产经营模式,预期收入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则该茶农会倾向于选择该模式。此外,茶庄园生产会诱发外地游客的观光需求,因此来茶庄园游玩的人数越多,茶农能从游客消费中将获得一部分收益,茶农对此模式的参与意愿也就越明显。
表6 茶农参与模式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Table 6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factors affecting tea farmers' participation
5.1 结论
(1)估计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劳动力和茶叶收入对茶农是否参与茶庄园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茶叶品质是茶农对茶庄园生产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茶庄园生产是否更有知名度”和“茶庄园是否会促进茶生产加工技艺的传承”的显著性,说明了茶农对茶庄园生产可能带来更稳定未来收益的期待。茶文化传承和茶庄园旅游虽然是茶庄园生产的衍生产品,但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还是很有价值,因此这两者对茶农的参与态度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并不显著。
(2)茶农在茶庄园生产3种模式中的参与比重相差不大,成为目前茶庄园生产中主流的3种模式。在茶农茶庄园经营模式选择方面,茶农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茶旅游认知等因素对茶农参与模式的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5.2 建议
5.2.1 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
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
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影响显著。茶农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其参与意愿及行为,茶农对茶庄园生产的认知水平越高其参与的程度也就越深。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宣传,相关部门组织茶农和茶庄园企业举办茶庄园化经营交流分享会和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茶农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推进茶庄园企业与茶农之间的良性互动。
5.2.2 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化经营模式
的财政补贴
茶农选择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是基于能够提高茶叶收入,政策的导向性是茶产业整合分散资源,走向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动力源泉。政府在引导茶农参与茶庄园化经营时,增加这一块的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茶农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
5.2.3 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茶农受自身小农思想、年龄、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只能通过外力的催化作用,使茶农认识到参与茶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获得的收益值大于传统模式,从而激发茶农参与的积极性。外力催化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茶庄园化生产经营示范户的推广和引导作用,为茶农生产经营模式的提档升级起到带动效应。
[1] 福建省统计局. 福建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230-260.
[2] 新华网福建频道. 福建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N/OL]. http://www.fj.xinhuanet.com/2015-11/06/c_111706. 2236.htm. 2015.11.06.
[3] 孙强, 张乔蕾. 云南茶产业庄园化发展的思考[J]. 中国商贸, 2011(3): 212-213.
[4] 郑琦. 福建省茶庄园规划设计探讨与实证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3: 9-15.
[5] 于建嵘. 中国现代庄园经济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1999(3): 51-55.
[6] 孙光堂. 生态庄园经济的探索与实践[J]. 经济问题, 2013(9): 101-105.
[7] 王亚星, 耿天鹏, 王悦. 山西生态庄园经济的战略创新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4(9): 30-32.
[8] 蔡起华, 朱玉春. 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7): 57-69.
[9] 李海燕, 蔡银莺. 生计资本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成都市永安镇、金桥镇,崇州市江源镇为例[J]. 冰川冻土, 2015, 37(2): 545-554.
[10] 黄祖辉, 俞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0): 16-26, 56.
[11] 周应恒, 胡凌啸, 严斌剑. 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规模演化的国际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9): 80-95.
[12] 王巧玲. “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参与行为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15-19.
[13] 钱文荣, 应一逍.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11): 39-51.
[14] 汤谨铭, 朱俊峰. 农户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7): 71-77, 111-112.
[15] 吴郁玲, 侯娇, 冯忠垒, 等. 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4): 28-34.
[16] 叶琴丽, 王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集聚农户共生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重庆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4): 82-89.
[17] 孔凡斌, 廖文梅. 基于收入结构差异化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8): 89-97.
Study on the Tea Farmers′ Cognition and Participation Model to Tea Manor——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ujian Province
SU Baocai1,2, LI Yuxuan1,2, GONG Peng1,2
1. Institute of Agri-tourism,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Tea Manor is the new mod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during tea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its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n this paper, the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tea manor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nctional cognition of tea manor were discussed by surveying 438 farmers in Fujian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armers′ cogni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tea manor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participation were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 of tea farmers, income, tea revenue compared with expectations, tea manor brand, tea tourism cognition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ea manor. However, the production of tea manor to attract young people to return and start business, and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s′ cognition on tea manor ar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manor.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financial subsidies for farmers′ participation and breed model household of tea manors.
tea manor, farmers′ cognitio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participation model
S571.1;F307.12
A
1000-369X(2017)03-315-09
2017-03-09
:2017-04-17
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KNJ-151000)、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6ZDA024)
苏宝财,男,讲师,主要从事农户行为与茶叶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1847228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