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 扬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郑德忠 见习记者 徐春燕 孟锦群
农校对接: 净化菜篮子 充实钱袋子
文罗 扬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郑德忠 见习记者 徐春燕 孟锦群
高校食堂需要什么蔬菜,农民就种植什么蔬菜。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需求,又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既可追溯到直供蔬菜源头,又能保障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既给农户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又能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路。
白菜、西红柿、胡萝卜……遵义医学院师生每天都能在食堂吃到从遵义农村直接送到学校的新鲜蔬菜,这是“农校对接”给师生们带来的“口福”。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种植什么。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需求,又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既可追溯到直供蔬菜源头,又能保障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既给农户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又能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路。
走访了遵义医学院的几个食堂,记者发现,与其他高校相比,这里同等的菜在价格上都比较便宜。“很多学校的食堂都是委托管理或承包经营,遵义医学院新蒲、大连路两个校区六个食堂均保留了一定数量的自主经营。”遵义医学院后勤党总支书记李毅介绍,自主经营食堂长期保留了6元一份的自助餐、3元一份的炒饭和各种特价保障菜。
遵义医学院两个校区有师生近两万人,6个食堂日均需要蔬菜30余个品种5000余斤。一年下来,学校在采购蔬菜及农副产品上的费用需要3000多万元。以前,和其他高校一样,遵义医学院食堂的蔬菜采购都是到菜市场批发,蔬菜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居高不下。而现在,不用跑市场,不用和蔬菜经销商讨价还价,每天清晨,蔬菜生产基地“菜园子”的新鲜蔬菜就直接装进了遵义医学院的“菜篮子”。这得益于学校与仁怀市长岗镇、正安县新州镇、播州区乐山镇蔬菜种植基地签订供销合同,实行“农校对接”模式。
2016年,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石京山送扶贫工作队员下乡时说,实施扶贫攻坚大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急村民之所需,尽学校之所能,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当年底,学校校长喻田就与正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遵义医学院驻正安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发现,所驻的四个村受自然环境约束,没有较好的经济发展产业,有的就是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怎样让好环境产生好收益?学校领导商议后决定,把农村和学校对接起来,由当地种植学校食堂需要的农产品,学校再去购买,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需求,又能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
“农校对接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可以降低流通成本,给学生带来实惠。”李毅直言,“农校对接”直供直销的方式,还可追溯产品到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遵义医学院不断拓展“农校对接”涉及面。正安县新州镇龙岗村民洁养殖厂,是一家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的村办企业,据遵义医学院驻正安扶贫工作队队长阳江鸿介绍,目前,遵义医学院已经与民洁养殖厂签订意向协议,每年向其采购5000只肉兔用于医学实验,价值30万元左右。
“以前由于没有产销链,白菜只卖两三角钱一斤都没有蔬菜商来采购,只能烂在地里,大家都不敢多种蔬菜。现在好了,遵义医学院需要什么菜,我们就发动村民种什么菜。”仁怀市堰头村村主任龙明江告诉记者,去年起,堰头村开始发展“无公害、生态绿色”蔬菜种植,不光解决了蔬菜销售问题,农民的就业也有了保障。农户们准点工作,准点下班,生活模式和城市无异。
“签订蔬菜供应合同,建立供应链,解决了扶贫产业生产什么和卖给谁的问题。”遵义医学院副校长王子正介绍,“农校对接”中的蔬菜供销拉动正安县新州镇发展了1200亩核心蔬菜种植基地,解决了附近300余户农户务工问题;拉动仁怀市长岗镇堰头村种植蔬菜400亩,其中85亩土地流转来源于贫困户,为30余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签订蔬菜供应合同,建立供应链,解决了扶贫产业生产什么和卖给谁的问题。图为仁怀市长岗镇堰头村农户从遵义医学院工作人员手里接过卖菜的钱。(遵义医学院供图)
“农校对接不仅仅是和几个蔬菜基地合作这么简单,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王子正继续说,“三农”和学校联盟,不仅仅是给学校后勤提供一些必需品,更深一层来说,还与大扶贫、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密切相关。
遵义医学院作为全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的高校,肩负社会“全民健康”的责任。借助学校医学资源和“农校对接”的便利,2016年,遵义医学院组织开展“义诊”活动三次,惠及3000余农村群众,发放药品价值3万余元,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医疗资源。
此外,遵义医学院还探索从果蔬、药材基地上做旅游文章,把蔬菜、药材基地作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指导基地建设。
同是种植土豆,施不施肥可能成为土豆上市后是否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因素。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阵地,其主要职能与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全面契合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发挥高校科学技术的优势,实现农校之间“生产技术”的有机对接。
“扶贫想要取得长效,需要我们帮助村民转变经营意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遵义医学院分管科研的副书记刘建国介绍,“农校对接”要实现双边共赢,需要探索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链模式。学校已将“精准扶贫下农校对接供应链管理模式探究”作为党建科研课题,对信息共享、物流管理、蔬菜基地布局、产品质量监管、市场转化等进行细致研究,在“穷”土地上搞科研,着力把农村经济推向市场。
为此,学校先后与赤水、绥阳、凤冈、剑河、道真、正安、红花岗、汇川等市县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派出由19名博士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和5名乡镇科技副职深入部分县乡,为广大农户就蔬菜、药材、茶叶、烤烟等农产品在作物种植和产品转化上进行科技指导,并为乡镇培训科技人员。
正安野木瓜含有多种氨基酸元素和齐墩果酸,还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科技特派员队伍正在考虑利用正安的野木瓜开发野木瓜面膜等产品。此外,遵义医学院申报的贵州省重大专项项目“贵州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开发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已获立项资助经费733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发金银花产品30余种,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我们有些项目已经研究开发出成果,有些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王子正坦言,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还有很多丰富的项目值得深入研究,读懂读透“农校对接”这篇大文章,遵义医学院作了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哈文丽 王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