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学分制推进的思考与探索

2017-06-14 09:38王藕娟李朱锋沈惠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

王藕娟 李朱锋 沈惠

【摘要】学分制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在民办本科高校中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

【关键词】学分制 民办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5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11-01

學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作为新转型的本科院校——南通理工学院从2016级本科生开始实行学分制教育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实行3-8年的弹性学制,因病保留入学资格、休学等均计入弹性学制年限。实施学分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

一、在实施学分制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短缺

作为刚从专科晋升为本科的院校,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而选课是学分制的最大特点,这就需要老师开出更多的课,但事实上除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就不容乐观了。部分老教师由于专业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由于专业的调整和优化,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研究水平不高。导致选修课开课量少,质量不高,成为学分制推进的障碍。另外,有的专业方向学生人数少,达不到开班要求,使得开课的成本提高。其次,硬件设备量少,由于课程数量的增加、上课时间、地点和学生数的变化,硬件上就要求有多种规格的教室,然而学校实验室、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室、机房等资源有限。此外,软件设施维护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教务管理系统,运行时故障多,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2.教学观念陈旧,不能彻底推进学分制

目前本校在进行着学分制教学改革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从实质上还存在有学年制的根底。主要表现在,老师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所谓的选课存在一定的限制的,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课,学生没有条件去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老师。

3.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学分制充分尊重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但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凸现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强调的是教学管理的共同性与统一性,忽视的是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以及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学分制的实施,使整个行政班级淡化,从而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管理。

4.相关配套政策难以得到保证。

学分制的学习弹性大,学生首次课程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及格的,可以申请重修,但重修需要按照学分缴纳一定的费用。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学分制的施行,鼓励社会各界向推行学分制的学校给予捐款,有利的推动了学分制的施行。而在我校中重修学生如何收费,一直困扰着高校的管理,相关的配套政策难以出台。

二、对学分制推进的思考

1.转变教育理念

若要保证新升的本科院校学分制推进工作取得成效,这就需要借鉴其他成熟高校学分制模式的经验,在广大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学习者本位的教育理念。

2.增加选修课程资源

选修课程是学分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选修课程就谈不上学分制。国外大学学分制模式之所以呈现出选课形式的多样性特征,与其学分制实施中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密切相关。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选修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则明显偏小。我们不能完全模仿国外的作法,但增加选修课比例是学分制的本质要求。而要在现有条件下保证选修课程资源,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保证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素质拓展类课程比例相对均衡;二是除开设一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类的课程外,还要有一定比例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方面的课程;三是要建设好一些综合学科课程,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专业、二级学院之间的界限,增加选修课程资源。

3.建立与学分制匹配的相关管理制度

实施学分制,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太适应学分制的要求,管理人员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为了有效推行学分制,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考试制度、教师工作量标准等,可以在原有的制度下进行修订完善,从而逐步推进。大学学分制实施的出发点之一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相反却意味着将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作为保证学生求知有效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要建立导师制,导师制能充分发挥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另外,学分制的实施,原来行政班级的管理弱化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相对固定场所进行管理,以此来开展集体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

4.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实行学分制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众所周知,学分制是通过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但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因此,这就需要结合着学分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二是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是指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并且考试(考查)合格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每次考试(考查)不合格者,允许参加一次统一组织的补考,补考合格的给予学分认定。灵活性是指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省级、国家级各种专业比赛的名次,学校可相应折算学分。在省部级以上各种技能大赛及文体比赛中获奖的,可按选修课内容酌情认定学分。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优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学分制推进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民办本科高校中实施学分制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些新的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黄枫珊.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以广东省民办高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2):106-107.

[2]王欢,李华.我国学分制实施障碍的制度背景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28-130.

[2]杨培森.深化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03):80-82.

[3]姚军.我国普通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障碍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01):84-85.

[4]于淘.高校学分制改革现状分析及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05):12-14.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