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南背景下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引导作用

2017-06-14 16:47蒋咏梅
报刊荟萃(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观察者引导者指南

蒋咏梅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指南》中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表演游戏又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幼儿经常进行表演游戏,其对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幼儿的再造性想象充分发挥,体现为日益增强的表现力,开朗、自信、合作的品质也都由此得到发展,那么教师又是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

关键词:指南;观察者;引导者;学习;发展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表演游戏又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因为表演游戏是幼儿以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也有以生活经验为依据自编内容,通過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等表演技巧,再现该文艺作品内容或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方式。而这种游戏形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不仅口头语言得到提炼和纠正,文学语言得到丰富和积累,同时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也得到提高。并且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胆量,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对其良好的性格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而此时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南》中指出对于游戏的使用原则,教师的主体是观察和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那教师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首先,依据《指南》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必须是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有权选择材料、伙伴、地点,更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而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干涉。其次,依据《指南》来判断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让孩子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和能力,避免放任自由、包办代替。因此,幼儿的表演游戏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对游戏的引导,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更好的进行创造活动。而教师在游戏当中不断的实施和反思后,对教育工作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体验到了自己和孩子们在互通有无的游戏中共同成长的快乐!所以,依据《指南》中提出的,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作用是有效的推进幼儿的发展。以下是教师在表演游戏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指南》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也是用来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但是,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游戏的依据,而不是直接用《指南》中的目标作为干预幼儿行为的砝码,因为游戏中的指导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前提的。而儿童游戏的自主性体现在他们在游戏中以自我为主导,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游戏。但是,在游戏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指导游戏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不加观察地干预幼儿的游戏,挫伤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游戏情节的纵深发展。如:表演《狼来了》在熟悉了故事内容之后,孩子们进入“大风车”剧场开始准备表演,第一天表演时我看到他们有的在布置场景有的在拿头饰及布条装饰自己,只有张奋杰拿着筐子走到陈洋洋面前说着什么?我一看走过去说:“张奋杰,你拿的道具不对呀,山下的人们拿的是铲子,你拿着筐子怎么下地干活呀?”张奋杰一听一脸无奈的放下了筐子,拿起小铲子嘴里还说着什么走到了其余的幼儿面前开始了表演。第二天游戏时张奋杰又拿起昨天的小筐子,心想这孩子还挺执着,于是问他:“你能告诉蒋老师为什么一定要拿筐子呢?”他说:“山下的人不一定都去用铲子除草,我可以用筐子捡蘑菇呀。”我听完也是一愣,是呀,孩子们不一定要按故事上的内容去使用道具,可以发挥想像呀。我赶紧说“你的想法非常好,昨天老师错怪了你”孩子听到我的话高高兴兴的表演去了。《指南》中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过度行驶权力,将游戏过度结构化,从而抑制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减少了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那么,我们看上面的案例。在第一天,教师只是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自己预期的行为不一致,但没有分析幼儿当前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以主观的行为去推断幼儿行为,并以故事内容的固定模式去要求幼儿,使自己无法了解幼儿的真实游戏愿望,从而抹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打击了游戏的积极性,使幼儿被迫接受老师的安排或许就因此终止了幼儿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有意义的游戏情节。而在第二天,教师在尊重幼儿游戏意愿的基础上,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丰富的想像,并及时给予了鼓励,幼儿的身心获得了满足,促进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又要贯之以教育的意义于安排,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努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当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儿童的意愿时,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启发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体现相互合作

“传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南》中指出,为了通过游戏的指导推进幼儿发展,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就应该有比较清晰的目标意识,要清楚的意识到“通过我的介入指导,将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幼儿游戏,还要让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在童话故事的表演游戏活动中,幼儿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大多对故事中的“漂亮的人物”比较热衷,争着抢着要当某个角色,而对一些反面角色不愿意承担。例如:绘本故事《丑小鸭》我将故事改编成了小剧本,剧本中的角色对话很有趣,内容很有深意,并富有韵律感,幼儿都很喜爱。可是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就出现了问题。只听孩子们大声说:“我当白天鹅,它多漂亮呀。”“我当鸭妈妈”组长果果说:“那谁来扮演丑小鸭呀?”没有一个人愿意。果果用求救的眼神看着我,我摇摇头说:“你们自己解决吧。”果果一看走到郭天字面前:“你扮演丑小鸭吧。”郭天宇说:“我不当,我要扮演天鹅。”果果又说:“你下次在扮演天鹅,好吗?”郭天宇就是不同意,他们就僵住了,时间持续了5分钟,而我一直在一旁观看,不发表意见。果果一看,她一脸无奈的说“那我当丑小鸭吧”这是只见程茜过来说:“那还是我当丑小鸭吧。”果果一听高兴的说:“好呀,就你当吧!”她赶紧帮她装饰,其余的小朋友一看问题解决了,就都过来帮忙,一会儿他们就高高兴兴的开始表演了。上面的案例中,幼儿在分配角色时出现的矛盾,那是因为幼儿对于角色的选择,往往基于他们对于某个角色的偏爱。都爱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她不再是幼儿活动的编导,幼儿之间矛盾的评判者,而是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去推动幼儿自己去解决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以丰富巩固幼儿玩角色游戏的经验,并使幼儿能和角色融合为一体自由发挥。endprint

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品制作游戏道具,体验表演游戏的乐趣

《指南》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创造力的发挥也得到有效激发。而幼儿游戏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游戏的自主性还体现在对材料的自由选择上。我们经常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常见的有带头饰表演、着装表演等等。但这些教具大多是教师提供的,幼儿较少自己解决道具的问题。我们尝试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共同来准备表演用的头饰、道具。例如:绘本故事《老鼠嫁女》在表演投放材料时,我没有将动物的头饰、天鹅的翅膀、鸭蛋的道具投放在表演区内,而是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制作。于是我组织幼儿分组进行了讨论。然后让她们在第二天把讨论的材料带到班里,只见冯荟元从家里拿来了一次性的桌布,要为天鹅做翅膀。李鹏云和娇娇从家里拿来了旧挂历纸,用彩笔画上了小鸭、公鸭、和鸭妈妈的图,准备做头饰,还有的幼儿在研究鸭蛋用什么来做。孩子们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制作出了一个个美丽的翅膀、生动的动物头饰,纸壳糊的蛋壳。在其他作品的表演道具中有用塑料袋和可乐瓶做成的小草服饰;有用牛奶箱子做成的大花轿;还有用橡皮泥捏成的农民用的小铲子。通过幼儿动手制作道具,材料和幼儿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互动性,而这个互动性主要是指能引起幼儿之间具有更大参与感的材料。也就是在游戏中幼儿收集制作的半成品材料。这些材料能够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想象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纵观前面的案例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只有根据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循序渐进地提供游戏材料,才能使幼儿享受自主游戏的乐趣。在她们对游戏材料的把握中,产生多样化的游戏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重要角色应当以《指南》为依据,通过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才能真实地了解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而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行为,要抱着“发现”的态度去观察幼儿,其目的不在于观察幼儿玩得对不对,而是要理解幼儿的每一种行为方式,让幼儿在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中获得自我体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感受游戏的愉悅。因为,《指南》中指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愿我们的孩子在愉快的表演游戏中笑得更灿烂,演得更生动,真正成为快乐的小天使。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察者引导者指南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指南数读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