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春
摘要:现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师范生、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仍面临种种问题,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突破口,从“前期分析”、“教学策略”、“管理评价”三个维度,使教师成为教学设计的筛选者、自觉者和反思者,从而达到改善教学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学设计
“为什么我们用教学(instruction)这个词而不用教授(teaching)这个词呢?原因是,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当然,教师也在这些事件的可能的安排中起重要作用”,好的教师可以让平凡的教学工作呈现出一种美的教学智慧。
一、必要的反思——教学设计行为的失当
师范生对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有相对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但每年的微格实训,却很少有学生能够设计并讲授出一堂令人满意的微型课,更有甚者,部分实训指导老师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亦存在偏差;笔者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也发现班级同学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实践存在偏差,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方面的选择和组织,而忽略了对学习者、学习任务进行前期分析,更遑论形成性評价了。一线学校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心思来呈现一节“高效的公开课”,但细细回味这种课堂,却觉得却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在脑海里,教学目标的实现值得商榷。
“自我并不是你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是你知道你就是那个正在扮演这些角色的人”,面对这些困惑,教师们有必要对自身进行理性反思,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希望什么。第一个问题是思辨的,直接指向人们的思维限度;第二个问题是实践的,反映人们的现实取向;第三个问题兼而有之,它让人们在思考反思的同时也奠定了今后行动发展的基础和指南。
二、视阈的突破——教师实践性知识
国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重要的代表团体:一是艾尔贝兹,她从“实践性”的角度首次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概括;二是康奈利和柯兰蒂宁,其研究致力于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探讨,其中他们所倡导的“叙事探究”,是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个体性的最佳研究范式;三是贝加德和梅叶等,他们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情境和实践困境的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专业经验,不易被表达,并将研究扩展到具体的学科教学、教师评价等方面。
1999年,林崇德等人从知识功能角度对教师知识进行了划分,但未作出具体探讨;2003年陈向明等在研究中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组成划分为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六个方面,后又整合成关于自我、科目、学生和教育情境的知识;此外,姜美玲在其研究中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组成划分为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一般教学法、课程和教师自我知识五个方面。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受价值观和信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课堂教学经验的累积而丰富,并以情境为导向,直接指向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指导着教师教学行动的整合性知识。
三、可能的启示——兼而有之
1.“教师——前期分析”维度:教师要做教学设计内容确定的筛选者
借鉴经济领域的市场调研方式,教师在授课前,需成为一个聪明的调查研究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所反映的情况适当调整对学生、教学任务以及重难点的分析,从而有目的、有选择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优势,而不必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教不得法。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而经常进行前期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方法等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新手教师来说,受实践性知识的局限,这也许是一件非常繁琐而困难的工作,但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发现越往后来越容易掌握。一旦这种前期分析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可以不断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社会的最新热点,改革的最新需求,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教师——教学策略”维度:教师要做教学设计策略制定的自觉者
“任何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能对学习者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思维方式、基本习惯、起主导作用的观念等方面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只有经历长年累月的积累之后,我们才可能看到一些主要的教育目标呈现出显著的、具体的变化。”为了使教育经验产生这种累积效应,教师必须自觉运用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从最真实的内心出发,有意识地将其组织起来,不能仅仅考虑具体的某一种方法,而是自然而然地上升到超越具体、超越单一方法的方法论层面,避免“为了教学方法而设计教学方法”,有策略地教给学生,使这些教育经验易于为孩子所接受、强化。
3.“教师——管理评价”维度:教师要做教学设计评价修正的反思者
教学设计者对个别学生的评价可以明晰学生是否收到了教育教学的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等等,这是很多老师都在做的事情,并且也能根据评价所得的结果适当反思并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态度。但在教学材料方面,老师们却不愿改动已经设计好的东西,更确切地说,是没有那种勇于评判、勇于改变的意识观念。例如,很多老师反映语文教科书不管怎么改革,换汤不换药,但总是止于言语。对教师来说,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最好的教材编写参考、最好的课程标准大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