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摘 要:翻译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还要对承载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深厚的了解。因而在翻译教学中要注入文化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英语言内涵做了一些比较。
关键词:翻译教学 文化内涵 差异性
引言
当代翻译研究的许多成果表明,翻译作为一种人类跨文化交流活动,决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转化,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诸多如历史、社会习俗、政治、审美情趣等外部的和内部的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词的选择倍感困惑。因而在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就必然要注意引进英汉文化对比教学。以中英词语内涵比较为背景,灌输文化差异。翻译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一、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英语词汇在文化的内涵上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传流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与词义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在说者、听者的文化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不了解这种文化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难以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对英语词义做任意类推。
1.不能用类推法从字面猜词义
真正對等的词应该是在各自的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这其中有不少陷阱,如果仅仅顾名思义就会出错。例如:
由“bus station---汽车站”得出“service station---服务站”,其正确含义是“加油站”;由“suburban---郊区的”得出“suburban inhabitants---郊区的居民”, 它的真正含义应是“住在郊区的城市富翁”或“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由“社区---community”得出“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而后者的含义是对扰乱社会治安但尚不够判刑的青少年进行的帮助和教育。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w set up a loneliness industry” 中的‘a loneliness industry被译成‘孤独的工业,其实这个词语在这里指的是美国政府为孤寡老人建立的一种社会服务项目的名称。
再举一些学生作业中常见的同类错误:把“我想到图书馆找点资料”译成“I want to look for some material in the library;把‘在收音机里、电视机里、电话里翻译成 ‘in the radio, in the TV, in the phone; 把‘如果将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相比,会发现许多不同的地方翻译成 ‘If you compare British football with American football, youll find many different area.这显然是受到了汉语负迁移的影响,犯了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错误。
2.注意具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联想意义的词
有联想的词语在双语词典中的语言概念是对应的,但它们在不同文化心理上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
中国和英国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自然现象和气候各不相同,由此出现两个国家的人会对相同的一个词语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west wind”一词,释义“西风”,很简单。中国人和英国人如不了解各自的文体,就很可能产生误解,由于两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当西风吹起来的时候,在英国正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如: John Milton 的 And west winds with musky wing。而在中国,则正是深秋或隆冬,天气变冷,树木调零,如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因此“west wind ”对于英国人和“西风”对于中国人所产生的联想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气候差异必然给翻译带来困难。例如将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中的‘the west wind照直译成‘西风,又不加任何注解,是难以让中国读者接受的。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和捕鱼业相当发达,有相当多的与此相关的词语,在翻译这些词语时要对英国的这一特点加以说明,便于学习者容易掌握。如:I have another fish to fry. 我现在没空。Don't miss the boat. 别错过机会。When my ship comes in, 等我有钱的时候。
同样的动物给予东西方人的联想是不同的,例如:“金鸡”牌闹钟给中国人的联想是“雄鸡抱晓”,意义是积极的;而如果直译为“Golden Cock” 在英语中的联想就是消极的,会使人联想到男子生殖器官。在英国人早年用马耕田,而中国人用牛,因而就有了 as strong as a horse ;work like a horse 的英语表达法和“壮如牛”“象老黄牛一样干活”的中文表达法。再如,英美人把狗当成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所以英语里有很多关于狗的用语都是褒义的。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而中文里与狗有关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的。如把以上例句中的‘dog翻译成‘狗,中国人听起来会觉得别扭。中国一位著名运动员就曾说不喜欢英国人用 “a good dog” 来称赞他。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偏向爱好也是不同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偏向上的差异很显然。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祥和,但在英语国家却是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 ‘green在英语国家含有‘缺乏经验之意,而在中国蕴涵‘生机盎然之意。在翻译教学中遇到带有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要加以注意,否则很容易出错。例如:“I want a cup of black coffee”中的black coffee 意思是“不加奶的咖啡”;“I want a cup of black tea”中的“black tea ”意思是“红茶”;“I want a piece of brown bread.”中的“brown bread ”意思才是黑面包。而“brown sugar”是红糖。这些用法无理由可说,习惯上大家就是这么说的。
请看下面这段英语,Bright red costumes, with hats, shies, and stockings to mach, 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如果不了解英国的邮筒是漆成红色的话,那么要理解、翻译这个句子就不容易了。
3.妥善处理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的翻译需要丰富的背景知识,在翻译教学中遇到要进行一定的解释。成语和典故典故寓意深刻,民族色彩浓厚。汉语和英语言两种语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成语典故,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出处,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正因如此,习语的翻译也比较复杂,要注意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习语的文化蕴涵,根据不同的习语可以做不同的处理。
(1)可以直译
语言是相通的,在漢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完全相同的成语和典故,这时可采用直译。例如:
golden saying 金玉良言
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 趁热打铁
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
add fuel to the flames 火上加油
(2)可以套用同义成语典故。
在成语典故的翻译中可以套用对应的目的语的成语典故。这种选择要求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成语典故做仔细分析研究。例如:
大海捞针 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hay
胆小如鼠 pigeon-hearted (or chicken-hearted)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一贫如洗
在套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可用译入语的民族文化特征取代译出语的民族文化特征,某些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词语是翻译的陷阱。如果将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翻译成‘倒贩槟榔到广东;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译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不够贴切。会使读者造成文化错觉。
当遇到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假象时更应注意。例如: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不等于‘亡羊补牢。英语的含义是贼走了才去关门,强调太迟了;而汉语强调的是‘未迟。
(3)可以意译
英汉两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往往造成英汉成语典故的不对应而出现空缺,典故尤其容易造成空缺。因此这些词语一般都只宜意译。所以比如出自莎士比亚之手的‘Thats all Greek to me.这句话只能意译成“这对我来所是完全陌生的”,据说莎翁一点也不懂希腊文。再如:
to be out of ones depth 非自己所能理解;为自己力所不及
to come down to earth 回到现实,不再作幻想
As old as the hills 古老
(4)某些成语典故具有不可译的特点
例如汉语中的“东施笑颦”、“八仙过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英语中的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to be on the rocks”, “to raise the wind”。这些成语典故按照前面介绍的三种方法翻译,译入语的读者恐怕难以领悟其中的寓意及精彩。故而只能采用直译加注或释义。
结语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性。正是共性使得转诉一个异域文体成为可能;而各自具有的个性则构成了转诉的障碍。这正是翻译教学中有必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A·Johnson. Common English Sayings(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58
[2]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Language Teaching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3]蔡新乐. 论翻译学的三个新概念:元翻译、反翻译与非翻译(J). 外国语, 2002(1).
[4]毕继万. “貌合神离”的词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9).
[5]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作者简介
郑晓泉(1963- )女,浙江丽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