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营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以课内教学为例,针对一篇课文的独立阅读要求,从读到思到有所得来说,学生从中读到了什么信息,如何尽快关注到重要信息,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了这些信息,编者为什么选了这篇文章。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学到了哪些知识,培养了哪些能力。为达到如上目标,教学上我对学生进行了分步学习要求,具体做法分叙如下:
一、独立閱读课文前的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前预习中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写作背景。
充分利用好本单元前的导语,注重单元整合。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前设计专门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做准备;同时,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所以,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导语。各单元导语一般都是两段话,包含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层面。第一段话激发兴趣,点明专题,适合朗读,有的也可背诵;第二段提示学习重点、学习方法,明示读写训练点,适合让学生默读,以快速找到这样的“点”。
二、开始独立阅读课文的节奏
通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践等扫清生字词等影响阅读理解的初步障碍。
1.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3.悟读。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 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只通过故事内容是不容易捕捉到的,学生要学习透过关键的语言文字、句子结合作者以及时代背景等,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写作真正的目的。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是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三、划出课文默读时关注到的重要信息并确定对这些重要信息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不应局限在课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谈自己的快乐体验,与文中角色换位体验,学生就能细致入微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另外,小学课文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讨寻、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适应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四、关注选文的意义和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内化的过程,这也是选文意义所在,在单元导语及课文导读中都有相应提示。引导学生读书内化需经过迁移性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因此,在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凭借语文中的创造因素,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方式的练笔活动。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式:
1.借助课文中的某一词语或句子展开具体描述;2.对课文中未能展开的情节,凭借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推测故事发展趋向进行补充,如续写、补写、扩写等;3.改变文体,如将占诗词改写为散文;4.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练写生活中的人或事;5.读后感;6.延伸课外读物中的练笔切入点,进行各种类型的练笔创作。
五、课后延伸
课后对类似这篇选文的书目进行阅读练习并做好阅读笔记。
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发展,所谓“大阅读教育”,从阅读对象来说,提倡读“纸本书(包括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和社会人情之事理)3大类;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从阅读课堂来说,要开发课外和校外阅读的第二、第三课堂,自读课应超过教读课的4-5倍。语文阅读不能够仅局限于课内,要把阅读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和扩展课内阅读。
当然,课外阅读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越大越好,而有一个度。
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方法指导,相信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