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华
(广东省罗定市实验小学任教 广东罗定 527200)
摘 要: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学生接受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科学正确地加以引导。教法是灵活的,但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是不变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措施
我国在概念教学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我国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的发展创新,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
一、概念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概念的早期渗透,让学生尽早以直观的形式去感知抽象数学概念的具体例证的特定意义。数学概念一般由名称、例证、特征及定义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和符号反映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共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可知概念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根据小学生形成概念时经历过的“辨认各种刺激模式”“分析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检验假设,确认本质属性”“归纳概括,形成概念”等心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可按以下策略进行概念教学。[2]
二、概念教学方法
1.针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增加直观操作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辅以教具、学具,感知概念表象、理解概念内涵。例如,在数学概念“米、分米、厘米”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若干小棒分发给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3种长度不同的小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不同小棒的实际长度,再让学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1米包含几个1分米,用1厘米的小棒量一量1分米包含几个1厘米。在教学“毫米”时,直接利用直尺上的刻度,数一数1厘米包含几个1毫米。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教学“千米”,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走一走1千米到底是多长的距离。这样,手、脚、眼、脑并用,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概念,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概念的原型,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直观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这样便可消除数学概念的枯燥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富有生机和成效。[3]
2.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如在一节教学“分数的意义”的课上,一位教师为了突破单位“l”这一教学难点,事先向学生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1根绳子,4只苹果图,6只熊猫图,一张长方形纸,l米长的线段等。通过比较、归纳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从而突破理解单位“1”这一难点,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但概念引入时所提供的材料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材料要确切。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面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这对于小学教学要求来说,就不确切了。二是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3.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小学生充分感知
在教学这些概念时,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不能直接给出结论而不顾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体验概念的建立,应采取有意义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拉一拉”的方式体验三角形的这一特性。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用固定长度的3根小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用4根小棒钉成一个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先后拉一拉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一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大小、形状都有哪些变化。学生操作后就会发现,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不变,而四边形的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再让学生改变三角形、四边形各条边的顺序,分别与之前的三角形、四边形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改变边的顺序,三角形只是位置和摆放的角度发生变化,其形状、大小都没改变;而四边形不但位置和摆放的角度发生变化,其形状和大小也发生了变化。这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使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并因势利导引出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帮助学生达到对稳定性的透彻理解。而其他多边形,由于“拉一拉”后,其大小、形狀发生变化,所以不具备稳定性。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改变了以死记硬背、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改革。[4]
4.将概念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也就展现出了概念教学的优越性了。如学生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出可以展现这一知识点的实际物体,并给学生准备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探讨与研究,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这一知识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产生出学习的欲望,并愿意主动跟着教师的脚步来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可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会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概念化,这样也就可以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知识了。
结语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而且对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等的数学有重要的意义,是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机,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一情况,不断提升自身,认真负责地完成对小学生的概念教学。研究影响因素并排除它们的消极影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倪广林.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64.
[2]郭慧榕.把握概念本质渗透数学思想[J].小学教学参考,2013(32):46-47.
[3]施翠莲.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1):79.
[4]李改慧.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