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军
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对现代社会的精神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中生应该认真学习古诗文,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古诗文鉴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中教师需要肩负起引导学生正确鉴赏古诗文的重任,促进青少年对于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古代诗文具有情感真挚、语言精练、想象丰富的特点,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对高中生进行情感陶冶的最佳素材。在语文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提高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基于此,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与文学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详略得当,但不能过详也不能过略
不论是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还是必修教材都呈现出容量大、篇目多等特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对古诗文内容完全消化吸收。因此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在选修教材的教学分工需要详略得当,避免由于对选修教材的古诗文讲解得过细过繁,以至于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对于必修课的古诗文教学把握得较好,了解需要教到什么程度,重点教什么,但是对于选修教材中的古诗文的教学则把握得不是十分透彻。就目前选修课的古诗文教学来看,大致有两种趋势:第一,教得过细,这部分教师把选修教材中的所有古诗文当做重点讲解的内容,认为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只要考试曾经出现过或出过相关的题型,都一个不落的传授给学生,教材中的任何一个内容都舍不得丢下,导致整节课结束后,教师讲课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仍然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第二,教得过略,部分教师认为语文选修课只是必修课的延伸,选修教材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即可理解,因此在选修课堂中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主读书,然后进行简单的交流就结束课堂教学。
二、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教材
不论是高中语文的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其中的古诗文都具有容量大、篇幅多的特点,为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选修教材的古诗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可以把相同类型的古诗文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写景抒情的古诗文为例,教师把所有写景抒情的古诗文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对于这一类古诗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对必修课本中的写景抒情类古诗文进行回顾,做到温故知新,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登岳阳楼记》,该诗属于写景抒情诗,篇首两句直接写出登岳阳楼的原因,属于叙述手法,三、四两句则是对岳阳楼壮阔的景观的描写,属于描绘手法,在描绘中运用比喻,使整个作品生动形象,结尾两句运用抒情手法,描写诗人的内心情感,整首诗描写出诗人的情感由喜悦到悲伤的变化过程。而《夜归鹿门歌》这首诗则是一篇山水小记,整首诗表达的是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此诗从日落黄昏描写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描写到鹿门山途,实际上是对诗人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的具体描写,表达出诗人迫于无奈而隐居的情怀。两篇都是写景抒情,在分析对比中,学生就容易把握诗中的不同深意。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深入探究,强化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描写手法。
三、重视启发引导学生。避免“填鸭式”教学
中国古代作家创作的古诗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相差距离较远,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存在着情感上的隔阂,因此学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真正理解诗人的创作时的本意。若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只是把古诗文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把自己的情感与诗人相结合,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古诗文的深刻含义,自然不会深入鉴赏。基于此,教师需要在给学生讲授古诗文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国古代诗词歌赋本身就具有言简意丰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时间,当学生对诗文有一定的理解以后,教师应该把与诗文有关的资料编成人物故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重点知识。例如“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两副山寺中传出悠然的钟声,杂乱喧嚣的渡头俗世的画面,使学生的理解更贴合诗人的心情,从而理解诗人为什么会选择归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联想,实现学生与诗人之间的对话,增强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古詩文鉴赏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评价古诗文的习惯,以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找到鉴赏文章的切入口,使学生能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