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海:扶贫路上的“躬行者”

2017-06-13 08:26张璐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台县土坯房贫困户

文/张璐

陈从海:扶贫路上的“躬行者”

文/张璐

扶贫攻坚

精准扶贫是我履职的份内事,我愿意一辈子专注于这件民生大事,带领村民收获富足。

4月17日一大早,绵阳市三台县扶贫开发办副主任陈从海像往常一样带着一桶粮油和一些日常用品驱车前往该县建中乡朝凤村看望一位特殊的朋友——66岁的建档贫困户窦宗祥。“陈主任一般半个月就来一次,而且每次来都会给我们捎带些东西。”窦宗祥感激地说。自2014年二人结成帮扶对子,陈从海便时不时往窦宗祥家跑,关心他们一家人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扶贫十余载,陈从海始终如一。他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帮扶到群众的心窝窝上。

带着群众向幸福出发

陈从海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到窦宗祥家的情形——那时候,窦宗祥全家六口人挤在两间半的土坯房里,厨房和卧室连在一起,而且还都是D级危房。由于只有窦宗祥和儿子两人具有劳动力,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

陈从海回去后,立即帮助窦宗祥争取建房补助,使其全家都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今年2月初,窦宗祥一家终于搬进了面积17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看着窗明几净的宽敞新居,窦宗祥红了眼眶,“简直想做梦一样”。

随后,按照易地搬迁配套产业发展政策,陈从海又鼓励窦宗祥将村里20亩撂荒地拿来种植粮食作物,并请农技人员前来指导农业技术,预计到年底能有2万元收入。“窦家还养了两头母猪,一年可育10多头肥猪。下一步计划让他们将自家土地圈起来,饲养鸡鸭,争取年出栏达到500只,这样一年总收入至少也有五六万,已经达到脱贫标准,今年一定能够顺利脱贫。”陈从海展望着窦家脱贫的那一天。除了窦家,陈从海对口帮扶的贫困户还有2家,其中1户已于2015年脱贫,另一户预计明年也能脱贫。

扶贫工作经验丰富的陈从海很清楚,除了因病致贫外,阻碍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现实问题就是居住环境。“有的房子根本不能住人,有的连门窗都没有,甚至就只有一张床。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按照脱贫时间表,2017年三台县土坯房改建全面启动,涉及63个乡镇,要完成预计脱贫贫困村的土坯房加固或重建工作。巨大的工作量成了陈从海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要啃的一大硬骨头。为精准摸底,陈从海亲自带队下乡逐户核查,对于户数较多的村,排查工作甚至会持续到晚上10点多,加班成了工作常态。陈从海顾不上休息,一想到贫困户内心脱贫盖房的渴望,他就一刻也停不下来。一边摸底,一边开工,全县的土坯房改建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按期完成任务。目前,纳入今年改建的新民居多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10月底全面竣工。

看着一幢幢新居拔地而起,陈从海心里的重担也渐渐减轻,县委“不让一个贫困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的庄严承诺正在逐步实现。

不惑之年挑稳扶贫“千斤担”

陈从海的人生履历中,有3个深深的印记:对党忠心耿耿、对群众满腔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2005年,三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成立,考虑到陈从海有丰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并见证参与了1994年开始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组织上便把他调到扶贫办专门负责农村扶贫工作。那一年,陈从海43岁,没想到这一“扶”就是12年。

陈从海(左一)向贫困户宣讲农业知识和扶贫政策

扶贫办刚成立时,加上陈从海才只有3个人。由于人手紧张,电脑数量有限,所有文件的起草工作都是陈从海加班加点手写完成,再送各部门反复征求意见、建议,最后送县委、县政府审定。在陈从海的笔下,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跃然纸上。

为了政策的起草制定更加精细准确,陈从海几乎跑遍了全县的所有乡镇,把全县的贫困情况吃得非常透。他亲自组织编制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扶贫开发与脱贫攻坚规划和历年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均具有较高水平,为三台县扶贫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同时,他还整理撰写了大量先进典型和机制创新汇报材料供互相交流借鉴。

扶贫十余载,陈从海比谁都了解三台县的贫困现状:“三台县是全省典型的丘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由于没有地下资源,祖祖辈辈都是靠农业吃饭。既然以农为本,那就变着法子在农业上下功夫。”在陈从海看来,打赢扶贫攻坚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落到产业脱贫上。有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就为广大贫困户脱贫打下了基础。“甩掉贫困帽子,因地制宜谋发展是第一要义。首先要弄明白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自三台县启动扶贫攻坚战役以来,陈从海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带队深入乡镇,多方奔走调研视察,寻找产业发展机会并监督落实。

2015年3月,为解决丘区发展滞后问题,绵阳市将三台县南部双乐乡等16个镇乡设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一条脱贫增收的好门路。有了政策支持,陈从海多次入乡调研,征求民意。最终,在与村民共同探讨下决定发展水产养殖,成立奕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且“贫困户优先入工、优先分红、优先务工”。定了发展方向,陈从海便协助合作社拉资金、拉项目,对台湾泥鳅和白乌鱼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指导。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产业扶贫带来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家住双乐乡王家堰村7组的贫困户王延贵满心怀喜地告诉记者:“以前种点庄稼,一年下来最多挣个两三千块钱。去年我加入村里的水产养殖合作社,主要做一些杂活,每个月按时领工资,一年下来我能挣两万多元,收入翻了10倍,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陈从海对王家堰村今年的产业规划和脱贫攻坚充满了信心:“今年预计能收20万斤成品泥鳅,实现240万元成品产值,泥鳅苗产值100万元,综合产值突破300万元,更大程度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当“干部”就要为民干事

“新房子基本像模像样了,堂屋宽敞明亮,有两大间卧室,楼上屋顶可以晾晒衣服。今年继续在合作社打工,多攒点钱,争取把房子简单装修下,换点新家具,再把门口修成水泥院坝,等到明年春节,儿女回来就住得更舒服了。”2017年春节过后,陈从海带队下乡调研走访,双乐乡宋观庙村的陈红热情地拉着他参观自家新房,并诉说着自己的美好憧憬。

在其位,尽其责,陈从海有着身为干部的自觉。在他看来,“当干部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儿、办好事儿、办成事儿。”让群众满意就是他最大的满足。看到群众生活困苦,他告诫自己,要不忘肩负的职责与使命;看到群众脱贫致富,他为之高兴,更加干劲儿十足。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陈从海在走村串户中,倾听群众呼声;在面对面交流中,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担当群众的“贴心人”。这正是有了他和同事们十余载的默默耕耘,“树挪死,人挪活,迁出深山挪穷窝;住新居,兴产业,不离家乡能致富”这句话成为了如今三台县贫困群众过上美好日子的真实写照。

2017年三台县计划退出贫困村46个,实现4188户、11216人脱贫。面对今年的脱贫任务,陈从海很有信心:“近两年脱贫攻坚任务重、要求严,但这块骨头再硬都要啃,况且现在感觉越来越轻松了,因为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

下一步,陈从海将认真贯彻执行政策,继续以“绣花”功夫抓脱贫,全力夺取脱贫攻坚再战全胜。他坚信“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文图片由陈从海本人提供)

猜你喜欢
三台县土坯房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陕西土坯房工程整治模式
怀念土坯房
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我国发展中的县级城市城区停车治理问题研究
三台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为往事干杯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