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艳格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除了教导学生基本的识字认词外,还包括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积累和练习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教会学生浅显的词句、段落,奠定学生的习作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在实际练习中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我们整个人生学习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将写作文当成一种负担,常常为了凑字数生搬硬套,以至于作文成绩不理想。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创办作文黑板报,将学生的作文贴上去供大家学习参考,让学生形成一种“戴小红花”的荣誉感。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多表扬学生的习作,发现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其对写作的兴趣。
二、扩大阅读范围,为写作积累素材
“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掌握丰富的句式、词汇,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也是阅读目的所在。如何才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重积累。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让学生自己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意境,并结合实际,根据课文的引导,仿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句式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句式的理解。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品味。最后,要选高质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在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和作用。在做好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月等,这是做好作文教学的前提。
三、注重课堂引导练习,提出好的写作题目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应当倡导学生仿写。当然,我们所说的模仿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一味地模仿句式,不会创新,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我们应当强调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使学生形成好的文风。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课堂练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发言。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碰到优美的语句课文,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句式、修辞手法,然后让学生仿照句子,再扩充作者的原文,一方面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和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練习的时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适当的命题作文,作文题目要深浅适中,取材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应当注重命题的多样性,比如,采取口头作文、片段作文、日记、周记等方式。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虽然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其思想源于生活实践,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不断体会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反观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也没有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这就造成了写作与实际生活的断层,使学生的写作停留在讲套话、大话上,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经说过:“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例如,小学经常会出命题作文《我的妈妈》,很多学生的习作都是“我的妈妈中等个”“我的妈妈很关心我”之类空洞的句子,无法通过具体的行为、事件描写刻画人物。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帮妈妈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务”等,让学生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体会妈妈的辛劳。只有在实际观察之后,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平时的积累,注重写作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练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在积累和练习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王中敏.语文新课程教学例谈[M].语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