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琴
摘 要:当前,很多幼儿都属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孩子在宠爱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出现了“爱心缺失”问题,幼儿爱心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推动爱心教育,让幼儿具备“爱心”,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在认知幼儿爱心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思考爱心教育的实现路径,培养与提高幼儿的爱心。
关键词:幼儿;爱心教育;重要性;运用方式
当下的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十分宠爱甚至溺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尽量都去满足,逐渐让幼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在行为上仅关注获取,却不懂得付出与给予。这种“爱心缺失”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幼儿的人际交流与成长。充分认识幼儿爱心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推动幼儿爱心教育,为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开展幼儿爱心教育的重要性认知
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上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唯恐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在这种宠溺的环境下,幼儿成长中形成了一些缺点,而最为显著的缺点则是缺乏爱心。在幼儿的认识中,一切都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不去关心他人,也不善于与其他伙伴沟通与相处,经常会与其他小伙伴发生冲突,甚至是打架,这对幼儿的发展十分不利。幼儿阶段,是幼儿品质、个性与行为模式养成的重要阶段,关系着孩子的交流、沟通能力,关系着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开展幼儿爱心教育,势在必行。
二、实施幼儿爱心教育的具体方式与路径分析
1.高度关注家庭环境中的爱心教育
对于幼儿而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行为模仿的对象。为此,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应充分认识到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言行,为孩子提供示范,并营造轻松与爱的氛围。关注幼儿内心,和孩子交谈时,父母应表现出体贴、温柔与耐心,加强与幼儿间的情感沟通,对于孩子好的表現给予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如,父母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别急,我来帮帮你”等。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提供学习榜样。此外,家长还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具备“爱心”的节目,可以为幼儿讲述一些“爱心”故事,培养幼儿的爱心。
2.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培养幼儿的爱心
推行幼儿爱心教育,需要让幼儿感受到爱。在幼儿园生活中,老师需要发自内心地给予孩子爱。如在早上孩子来上学时,老师可以和孩子热情地打招呼或拉拉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在午睡时,教师可以为孩子盖好被子。对于小女孩,教师还可以给她们扎辫子等。在教学与日常生活细节上,给予孩子爱。教师应引导幼儿付出自己的爱,如看到有小朋友跌倒,可以走上去扶起来等。对于幼儿有爱心的行为,老师应积极表扬,也可以给幼儿发小红花,引导其他幼儿向其学习。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心教育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爱心教育,具体有:其一,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爱心”资料,为学生讲述爱心故事。如《萝卜回来了》,通过该课程的讲述,引导幼儿了解朋友间的友谊,让幼儿也讲述一下自己的朋友与关心朋友的做法等。教学不应仅停留在书面或故事中,还应让幼儿联系实际,感受友谊的快乐。其二,游戏方式。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游戏中渗透爱心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体验“爱心”行为。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家中扮演父母的角色,感触一下照顾人的不易,并体会来自父母的爱心。其三,通过大自然开展爱心教育。教师可以在春季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去郊外看花草,在秋季的时候看果实等,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学会呵护小植物与小动物。
4.家园协作推动幼儿爱心教育
开展幼儿爱心教育,应充分重视家庭的作用,实现家园协作。幼儿老师应加强与幼儿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应积极配合。通过了解幼儿的个性与特征,家园共同商讨针对性的爱心教育策略,推动爱心教育的顺利开展。如家园间协作,引导幼儿向贫困山区时孩子捐献一些小物品,如文具、图书等,奉献自身的爱等。
过于宠爱孩子,对于幼儿的个性、品质发展存在着不利影响。爱心缺失问题的出现,敲响了爱心教育的警钟。充分认识幼儿爱心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时措施开展幼儿爱心教育,成为家庭、幼儿园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本探究中,从多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如高度关注家庭环境中的爱心教育,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与教学活动,通过家园协作等方式,不断提高幼儿爱心教育水平,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燕.从幼儿爱心缺失现象谈爱心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34):46-47.
[2]邱雪娥.让幼儿懂得爱,学会关心:如何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J].新课程(上旬),2015(12):22-23.
[3]彭晓春.关于幼儿爱心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贵州教育,2016(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