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诗卉
习惯是一个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行为。这种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对于幼儿而言,他们还是一张白纸,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往往没有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有人对其指出并纠正。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让孩子从受教育的第一天起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做好入园教育工作
刚入园的孩子,我们要尽快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礼貌待人,要教会他们说“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不用谢”“请”等礼貌用语。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阶梯,在这里,孩子们最初接触社会,最初与他人交往,我们要让孩子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读好人生的第一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带出园,走进社会,让他们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辨析社会中的一些行为习惯。
面对自理能力尚显欠缺的幼儿,我从他们入园伊始就深感责任重大,每天教给他们一项生活技能。由于幼儿的短时记忆能力还不是太好,同一个动作或生活技能往往要给他们示范很多遍,要反复训练、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精神食粮,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幼儿做事完全跟着感觉走,没感觉了就放弃,半途而废,幼儿意志力薄弱,我在幼儿入园之后就适当地把教育融入游戏中,让他们始终保持兴趣,慢慢地养成做事的好习惯。
二、纠正一日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幼儿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手插入嘴中不停地吮吸,如果要把他们的手从嘴里拿开,他们往往会大哭大闹。还有一些幼儿有见啥吃啥的不良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组织幼儿说小手的本领、安排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小手的作用,这样就能有效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帮助他们改掉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幼儿园开设的语言、数学、科学、生活与健康、艺术、社会等课程,除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相关的常识、简单的知识和一些操作技能,更多的是渗透各种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点,把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课中去,从文本出发,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润色。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午餐习惯的养成。而大部分幼儿或多或少存在不良习惯,会自己吃饭的很少,挑食、撒饭、剩饭时有发生。这时,我们就要借助他们身边幼儿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对能自己吃饭的幼儿多加表扬,对有吃饭进步的幼儿多加鼓励,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结合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向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争取家长大量的配合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把一些行为的正确要求及做法讲给家长,与家长讲清楚家庭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的不良习惯后,都要把它记录在“成长等级表”中,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肯定良好习惯的幼儿,帮助其他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家长早日找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四、注重教师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而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和模仿性强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潜意识地认为他们身边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在日常行为规范中,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要求幼儿做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到。幼儿在教师和家长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学会礼貌用语的使用,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日常行为。特别是教师的亲自示范,效果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幼儿入园后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而且要常抓不懈,不断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通过这样的反复指导、提示,幼儿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要求去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从要求的提出、过程的指导到检查总结,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位,这样,幼儿的良好行为就会一天天得到强化,并逐步形成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它的养成需要家校合育,共同努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提高幼儿素质。通过不断的探索,我相信,广大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会找到更好的、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这条道路上沿着《纲要》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谷青.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J].祖国(建设版),2014(8).
[2]张小霞.习惯,应从幼儿园抓起[J].新课程(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