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瑾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注重学生的德、体、智、劳、美的全面发展。美术课是培养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通过采用创新型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个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鑒赏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促进智力发展。
【关键词】美术 教学 审美观 培养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许多学生在绘画过程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绘画的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历史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在活动中兼顾玩和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良好审美,陶冶艺术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美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了解艺术的精髓,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的学生因为缺乏对艺术的基本认识,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经常会发生“以丑为美,以美为丑的”现象。例如:在进行人体素描作品的观赏的时候,由于缺乏对艺术的基本认识,经常会将其与淫秽图像混淆,对作品缺乏鉴赏能力。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顶峰阶段,这段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可以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不同学生对艺术的掌握程度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快有慢。美术教学课程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教学内容要难以得当。教师切不可照本宣书,要在书本知识中插入自己的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一方面不脱离书本教材,保留优秀部分,一方面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新书中的原有内容,做到真正贴近学生心灵。书中的内容有的枯燥无味,有的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和侧重。有的抽象难懂的内容学生往往感到乏味无趣,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浅浅地一带而过,甚至是跳过;而内涵丰富又有趣的内容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和向往的,可以将其进行扩充,展开教学。这样不仅保持了课堂的活跃,还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不仅教学内容要精彩纷呈,学生提交的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硬性规定统一的作业形式,不仅让学生的兴趣递减,还会束缚学生的创作思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进行家教学,例如:电影、广告、参观、音乐甚至游戏,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形式,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艺术思维。通过对所接触事物的了解,创造出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以广告为例:广告,虽然是为了销售商品而生,但是一则优秀的广告其实就是一项优秀的艺术品。广告是创作者通过艺术形式将自己产品的理念展示在大众眼前,让大家更了解它,接受它。将广告选为教学教材,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艺术的息息相关;优秀的广告有趣并且具有强烈的观赏价值,有的更是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广告的观赏,引发学生对艺术更深层次的思考。艺术并不是离我们远不可及的,而是存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并且构思:如果自己要为某一产品设计广告,要如何设计。
一直以来,美术的教学都被局限于教学课室。艺术并不是生硬的知识理论,而是人对美的一种体验以及表达,艺术的美丽无论教师在课堂如何说教,都不及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得更有说服力。美术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室,大自然奥妙无穷,它的鬼斧神工让我们惊叹,它是一名最优秀的艺术家,它的作品遍布大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打破局限思维有很大帮助。在对大自然的欣赏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还可让学生到身心愉悦,对于体验艺术的精髓,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很大帮助。安排好一切事宜后,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某一风景处,通过对美景视觉、听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充分地感受当地的艺术气息,提高自己的审美。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进行艺术感知的交流。观赏结束回到课堂,学生可以以各种艺术形式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体验表现出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不仅要学会体会,还要学会自己创造。陶瓷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回味。在欣赏完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后,学生一定跃跃欲试,想象如果是通过自己双手,会创造出怎样的艺术瑰宝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橡皮泥或者陶瓷泥自行创造简单的艺术作品,体会创造的乐趣,让自己也当一回艺术家。
结束语
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个人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可拘泥于书本和教学形式,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进行艺术的体会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凌国荣. 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D]. 合肥师范学院,2014.
[2] 陆青.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3).
[3] 陆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 美术教育研究(5).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南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