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梧桐+++王飞飞
俗语:“民以食为天。”
饮食满足了我们的胃肠,愉悦了我们的感官,还浸润了我们的文化。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探索我们的祖先吃什么、怎么吃,是一种回溯时光的求知,亦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致敬。
古人创造了“饮食”一词,将“饮”置于“食”之前,是对“饮”之地位的肯定。水是生命的源泉、文化的滥觞。原始先民依水而居,开创出璀璨的人类文明;历代骚客啜茗品酒,书写绚丽的诗词歌赋。“饮以养阳,食以养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更有水中珍鲜、枝上芳华,让人类领受自然的馈赠。当然,美食须配美器。镶金嵌玉的奢华,名窑美瓷的高贵,令肴馔愈加赏心悦目,更使人在品尝珍馐的同时体味一种饱含文化性的优雅。饮食文化的力量不可轻忽。《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绵蛮》云:“饮之食之,教之诲之。”饮食与教诲,被等量置之。饮食既可滋养体魄,亦能濡化人格,“饮食致知”似也成为一种可能。诸如宴会,本质上是以饮食为媒介的社交活动。觥筹交错,名士自风流;钟鸣鼎食,帝王成霸业。
《庄子·养生主》云:“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成玄英疏:“夫泽中之雉,任于野性,殷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于林籁,岂企羡于荣华!”
泽雉—一种生活在泽淖的野鸡,是自然界中极卑微的存在。它的生活很艰难,为了一啄之食、一饮之水都要寻寻觅觅,走得很远。可是,它从来不愿被人畜养在笼子里,笼中美食只会令它感到味同嚼蜡,其心之所系是自由、是逍遥。
以小喻大,言簡意深。庄子的这则寓言不仅具有劝世之义,还为汉语贡献了一个词汇—“饮啄”,后世文人还以此二字指代生活。清人方文“饮啄依朋友,湖山本性请”之句,即为证明。无独有偶,西谚亦云:“饮食即人生。”饮食,还是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表达。
借用泽雉的世界观,饕餮盛宴和清粥小菜都是人生中倏忽而过的餐饮形式,或可等量齐观。唯有品尝食物的心情才是一种切实。现代人常将人生比喻成一场修炼。修炼的客体是什么呢?想来唯此一心而已。正所谓“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可见,心境的逍遥才是真逍遥。常持此心,饮啄之间,自成逍遥。
(选自《故宫饮食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