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小六
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探春作风筝灯谜,断线风筝的命运隐喻,亦点出春天最适合游乐的节气—清明。
清明作为节日历史悠久,与寒食节渊源深厚。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落难,流亡国外,屡遭追杀,经常食不果腹。一日逃至深山,饥饿难耐,向农夫乞讨反被戏弄,饿晕过去,命悬一线。随行臣子中有一位叫介子推的,为让重耳活命,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与野菜一同煮熟奉上,救了重耳一命。重耳知情后感激涕零,承诺他日若能即位,必当好好报答。但数年后,重耳成了晋文公,封赏功臣之时,却独独忘记这位对他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当时不乏主动讨赏之人,介子推却不屑于此,他悄然离去,携母隐居绵山。
日后晋文公听说此事,羞愧难当,亲自去绵山寻访介子推,但见山势蜿蜒,谷深林密,竟无从寻找,便放火烧山,意图逼介子推出来。但介子推宁死不仕,抱树而死。大火过后,晋文公在一棵枯柳下寻得他的尸骨,以及藏于柳树中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晉文公带回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宫命人制成一双木屐,日日望着它哀叹:“悲哉足下。”据说“足下”成为一种尊称,即来源于此。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放火烧山那日定为寒食节,每到寒食节,宫中便禁止生火。又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由此,扫墓成为清明节最为重要的风俗。
清明作为节气,《历书》有云:“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气候回暖,万物复苏,既是春耕好时节,亦是一年景致极佳之时。
清明时节,虽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春愁,亦有“佳节清明桃李笑”、“春城无处不飞花”、“ 梨花风起正清明”等醉人的美景。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度过冬日的寒冷萧瑟,又逢良辰美景,人们自然忍不住生出游艺之兴来。
唐玄宗时,清明节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唐代继元宵假期之后的春季“小长假”。唐肃宗时,更是缩短为皇帝庆生的千秋节,将清明节扩容为“黄金周”。
杜甫有“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诗句,可见唐人清明出游的盛景。此后随着朝代更迭,清明放假的制度各有变化,但清明节的游艺风俗却兴味愈浓。宋人过清明,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盛况描绘,亦有《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由此可见,祭祀之外,清明节发展出了许多娱乐功能。一面扫墓祭祀,一面踏青游乐,堪称集悲喜于一身。既不忘缅怀先祖,亦不忘生者之乐,清明节将看似相悖的两种节日氛围神奇地融为一体。
至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虽退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列,但踏青、插柳、打马球、荡秋千、射柳、斗鸡等风俗活动却依旧流传不息。
清明节的风俗活动,在《红楼梦》中也有所体现。
《红楼梦》中的清明时节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的情节,便发生在清明。
清明节,作为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贾府,这一天的首要事务,自然是祭祀。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这是讲荣、宁二府于清明节例行的祭祀仪式。贾府在京城,祖茔远在南边的金陵,自是不能南下扫墓,每逢清明,便会郑重采办了祭品,去暂寄宗族灵柩的铁槛寺祭拜。
清明祭奠之礼,亦非显贵人物独有。这一回中,还写贾府唱戏的优伶藕官偷偷烧纸钱祭奠亡友菂官,被一婆子撞破,不依不饶,幸得宝玉解围。
这里还提到“烧包袱”这种祭祀方式,即不能亲去墓前祭拜的,可将元宝、锞子、纸钱等打成个包袱,写上亡者姓名去烧,类似“邮寄”。
关于清明节这天的天气景致,这一回中是这样描写的。宝玉因病留守家中,未随众人去铁槛寺祭拜,袭人怕他贪睡积食,劝他外出逛逛时便说“天气甚好”,宝玉依言出门,果然发现园中春色美不胜收。他沿沁芳桥一带堤上慢慢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桃花红艳,柳枝繁茂,杏树则“绿叶成阴子满枝”。大观园的清明时节,并无细雨纷纷的缠绵哀愁,天气转暖之快,让宝玉不觉懊恼只病了几日,就辜负了大好的杏花。
关于清明时节的气候,民谚有云:“清明时节,种瓜点豆。”可见清明时节天气回暖,正是一年耕作之始。
大观园中,因“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将园圃之事分派专人管理,到了清明时节,园中料理事务的众婆子便“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又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栽种景象。
再说清明游艺活动。这里的清明,便不仅指清明节当天了,该以清明时节来论。作为节气,一个节气的时日,是节气当天到进入下一节气的十五天。
《红楼梦》第七十回,虽未明提清明节,但“仲春天气”、“暮春之际”的时间段,正是清明时节。大家闺秀,轻易不好出门游乐,“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便是大观园清明时节的春日首乐。
“万物逢春,皆主生盛”,黛玉一首《桃花行》,才思空灵,佳句频出,“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惹众人赞叹品评,不觉皆诗性盎然。柳絮飘舞之时,史湘云一首《如梦令》,“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鼓动得黛玉兴起,起社填词。
黛玉《唐多令》:“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琴《西江月》:“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薛宝钗《临江仙》:“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许多佳句,令人品味不尽。
清明时节还有一流传日久的习俗—放风筝。风筝,古时南方称鹞,北方称鸢,有“南鹞北鸢”之说。
清明时节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便有言:“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放风筝不仅是春天里的游乐活动,也寄予了人们放飞疾病、晦气的美好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是一个制风筝专家。他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叙述风筝起放之理、扎糊之法、彩绘之要等。
关于此书的写作动机,曹雪芹在自述中还讲了一段非常“鸡汤”的故事:他有一位叫于景廉的朋友,从军伤了脚,难以谋生,穷困潦倒,严冬之际,家中三天揭不开锅。曹雪芹苦于自己的帮助杯水车薪时,恰好听于景廉无意中提及,京城的公子哥儿买一只风筝的钱,足够他一家老小生活几个月。曹雪芹擅扎风筝,便扎了几个風筝送给景廉,叫他去卖卖看。没想到,于景廉除夕冒雪,牵着驴满载鸭、酒、鲜蔬来谢。原来,那几个风筝让于景廉获得重酬,足以过个好年。曹雪芹由此想到,可以著书传授扎风筝的手艺,叫众多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
作为风筝高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自然少不了要写放风筝的场景。
第七十回中,见丫鬟们嚷嚷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众人起兴,也叫丫头们拿出风筝来放,气氛顿时欢快起来。一时间,有“软翅子大凤凰”,有“美人”,有“大红蝙蝠”,还提到“大鱼”、“大螃蟹”、“喜字”等风筝形态。不仅通过放风筝表现大观园众人的游乐活动,也以丰富的风筝种类为意象,隐喻了大观园“三春过后诸芳尽”的命运。
《红楼梦》中的芒种节
芒种,夏季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陆游曾作《时雨》,讲的正是芒种时节的景象:“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意思是说,芒种之际,麦子成熟,已能收割,谷物也到了插秧播种之时。
芒种时节,百花凋落,民间旧俗中,此时会举办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感激花神送来这一春的盛景。此习俗如今已经少见,但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略窥一二。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一回中,芒种这天,大观园之人都早早就起来了。女孩子们要么用花瓣和柳枝编织成轿马,要么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然后都用彩线系好,挂在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于是,“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娇俏的场景描写,亦可见旧时大户人家祭饯花神的隆重和热闹。
与花相关的仪式,较之其他,显然更易于在闺中兴盛。芒种节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女孩子们嬉戏玩乐的节日。
芒种节这天,有了宝钗扑蝶的经典形象。
芒种时节,天气转热,体态微胖的宝钗自然少不了随身带着扇子。她看到一双玉色蝴蝶迎风蹁跹,玩心顿起,持扇追了过去,穿花度柳,却无心听到丫鬟在一起说尴尬私密之事,便假意在追黛玉,遮掩过去。
芒种节这天,也成就了黛玉葬花的经典之作《葬花吟》。
芒种前夜,黛玉夜间失眠,芒种这天便起迟了,听说姊妹们在园中作饯花会,担心别人笑她痴懒,也急忙梳洗了赶过去。遇到宝玉,却因前夜一点误会,仍旧疑心,黛玉满腔心绪无处发泄,不由得勾起伤春愁思,便扫了残花落瓣去山坡边掩埋。
她一边呜咽地哭,一边吟着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直叫特意寻来的宝玉听得心碎肠断,悲恸难耐。两个痴人互诉衷肠,才又和好。
第二十八回中,也是在芒种这天,宝玉无意中为袭人定下日后姻缘。
这一日,宝玉正在安抚黛玉,便有人来回“外头有人请”。是冯紫英请宝玉去赴宴,宝玉赴约,见到薛蟠和唱小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众人饮酒行令,一时欢快,蒋玉菡误打误撞,说出“花气袭人知昼暖”。
宝玉喜蒋玉菡妩媚温柔,得知他是名驰天下、自己常恨无缘一见的名角琪官,更加欣喜,便解下一个玉玦扇坠相赠。蒋玉菡亦解下北静王所赠大红汗巾作为回赠,宝玉便将自己所系的松花汗巾解下来与蒋玉菡交换而系。但回去后被袭人发觉,宝玉方才想起,那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的。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袭人被迫嫁给蒋玉菡,蒋玉菡正是看到袭人嫁妆中的大红汗巾,才得知她的身份。蒋玉菡便故意叫袭人看见他那年和宝玉交换的松花汗巾,叫袭人始信姻缘前定。袭人的生活,从此便开始了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