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丽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又要重视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分离。因此,如何有效的将读写结合,使学生得益于课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托教材,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是说阅读与习作一脉相承,而当今的课堂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和习作割裂化,读与写没有有效结合,学生言之无物,这种缺乏写作激情的教学自然得不到有效性的成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一、仿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可见语文教材作为一份经典的例子是学生习作模仿的范本。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进行积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作文时学习名家的表达技巧,这样久之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使作文言之有物。
(一)仿写句式小学生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初阶段,因而多以仿写为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学会用课文提供的方式遣词造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文中有两处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韵味十足。“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孩子们跑来了,蓝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对称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文中的叠词如“白茫茫、喜盈盈、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的运用更使文章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內容,又加强了文学作品的音乐性和感染力。这些都为学生的习作词句的运用做了很好的示范。
(二)仿写结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依次写了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之美,还展现了北大荒丰富的物产。在“原野热闹非凡”这一段中,作者采用总分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地描写了原野的物产丰富,学生可运用这样的构段方式用于写作之中。
(三)仿写顺序习作的内容无论是状物、言情还是叙事都要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西湖》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显著性。本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照观察顺序,循着“远眺一近赏一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一写法,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进行习作。
二、改写
《新课标》指出:作文要和阅读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还要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通过改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作文时叙述方式多样化。如《航天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科普类文章的特点是知识枯燥、语言拗口,此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卫星”这个词语时采用自述的方式增加了童趣性,学生便容易接受。本单元安排的习作《鲸》就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了鲸的知识。人称叙述方式的多样化让习作变得生动起来。
三、续写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读者的意识来阅读,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补白”、“续写”、甚至是超越作者的想象,从而勾起写作的欲望。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八次》。本课是一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果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他会怎么做?启发学生运用名言来对这篇课文的主题作总结。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这个环节的设计最终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渗透习作指导,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从阅读到写作,以写作促阅读,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方是教师与学生实现多元对话的平台,方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之最佳途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