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2017-06-11 00:33肖文桂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习近平

摘 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文章以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为分析视角,在科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强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等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理念。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研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

随着实践发展和人民对小康期待的提高,我们党提出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全面”二字越来越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核心。因为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普遍认同和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内涵广泛和标准很高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有明确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要求。这与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小康建设内涵,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2]

2.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地区(区域)是全面的

全面小康应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民族的,是不让一个地方掉队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等。

这就要求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要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们全面小康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致力于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部门差距、行业差距,让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从区域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而不是一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其他地区还处在贫困状态。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地区在同一天迈入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而发达地区则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也不意味着所有小康社会的指标同一天达到,有的指标可能提前实现,有的可能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实现。尽管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但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通过产业接替、结构转型升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小,所有地区按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实现。

3.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

全面小康应是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全体人民的小康。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也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内容既是宏大的,又是具体的,包括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民健康,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使全面小康惠及全体中国人民。[3]

4.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标准是全面的

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方案中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一种综合指数,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100%为全面小康。据测算,目前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达83.55%。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其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也不是无限提高的。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小康社会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不仅覆盖的领域在扩大,每一领域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4]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发展,而发展的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足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极大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

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来自于在党的领导下能否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步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来自于能否为亿万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越来越多的物质福利和精神享受,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来自于能否如期实现对人民的承诺。[5]

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失去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漠视群众利益,没有持续不断地给老百姓带来看的见的好处,从而失去了人民信任。因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极大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反之,则有可能削弱党的凝聚力、向心力。

3.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基础。[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不懈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和首要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极大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游离,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理念内容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理念逻辑看,第一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必由之路、本质要求五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顺理成章、交相辉映。从发展理论看,“五大发展理念”正在“精神变物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既对传统发展进行革新升级,又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全面提升、对现代发展外延予以全方位拓展。从执行操作看,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统一贯彻、统一落实,一体推进、一起发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从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在我国以资源要素和资本投资分别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遭遇困境之后,选择以创新作为驱动力就是理所当然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态势。今天,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前景;唯有创新,才能加速发展。[7]

2.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需要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例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协调发展,等等。协调得好不好,决定着发展的成败。

3.必须坚持绿色发展

这是全面小康自然环境的基本色彩,决不能让黄烟滚滚、沙尘飘飘、雾霾漫漫成为一种常态。全面小康。不只是GDP的增长,更需要的是山清水秀、云淡天蓝。[8]

4.必须坚持开放发展

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今天的开放应该立足于更高水平的开放,使开放更加丰富,更为深化,更具力度。

5.共享发展。这最得人心和最使人民满意的,全面小康不是一部分人过上好日子,而是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因此,一定要使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五大发展中,目前最突出的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再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 2014年1月1日,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

[3]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

[4]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5]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

[6]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8]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肖文桂(1971—),男,福建莆田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的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习近平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标题党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