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沿瑛
三年级,是从低年段向中年段的过渡段。学生初步接触作文常常“没话说和写”“不会说和写”“说不好、写不好”,是让教师最头痛的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读写结合点,课课落实“语用”功能,努力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在读中有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趣”字当先,激发写的欲望
如今的孩子们,接触得最多的莫过于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动画片,其故事情节及人物场景都体现了极丰富的想象……因此,当今的孩子好奇心、想象力之强,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何不好好利用?实践告诉我:老师在习作的命题上多花点心思,创设多种形式命题,在“趣”字上下功夫,不但可引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还能活跃孩子的思维。只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想象之水便会如泉涌,不愁无米下锅。
例如:续写。即结合刚学完的课文,或顺延其故事情节,借题发挥,通过推测、设想、假设进行补充。这种练习,由于学生对教材熟悉,且有新鲜感,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引发联想,思想有火花,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火花”地碰撞会诱发新的“火花”,因此,学生写作的兴致高,且小文章往往容易一气呵成,当堂可完成。如在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可以结合课文的第四段最后的“……”作为读写结合点:让学生结合课文“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他的骨骼,变成了( )的( );他的头发,变成了( )的( );他的( ),变成了( )的( )…… 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事半功倍呀。 实践告诉我,写孩子们爱写乐写的内容,能有效消除孩子怕作文厌作文的不良情绪,更快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写作水平。
二、立足单元主题,找准读写结合点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四篇课文所展示的都是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本组的读写结合训练就是注重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注重训练孩子如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来写熟悉的人的品质。那么《小摄影师》一课可以采用续写的方式:小男孩一定会回来的,请你接着编写这个故事,要写出小男孩回来以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另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主题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时,还应与之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如《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课后选做题:我们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等。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综合性学习和小练笔、选做题”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三、以读促写,想好再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视野自然就会开阔,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必定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文章并摘抄词语句子等。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些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心得體会在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以读促写一是要做到大量阅读。大量阅读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选取好的文章读。三年级的学生,建议多选取短小精悍的好文章来读。阅读时,主要是要理解内容地读,不死读书。二是要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孩子们在读的同时,老师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要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
语文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习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要多读、多思、多想一定可以写出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