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
(通渭县鸡川中学 甘肃 定西 743316)
摘 要: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它具有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取一般教育意义的功效。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在我国小学的教学大纲中的份额是很有限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又会被人为的因素所干扰,教学效果显得比较糟糕。我就现阶段实际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略作管窥之见。
一、教学目的模糊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是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还是你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社会评判一个学校的依据是什么?学校的竞争靠的是什么?依旧是你的升学和重点高中的录取率。哪位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时会注意到美术的学习?更有学生在调研问卷中坦言,美术课的收获就是开发了其父亲的美术天分,因为,他的美术作业都是其父亲代为完成的,所以,就很难再顾及美术的欣赏课。美术所关注的是感情,很大程度上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是建立在科学的抽象与科学声明所需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它与抽象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抽象的推理几乎了无相涉[1]。
纯粹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让人们去信服美术教育的巨大价值与作用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它无法提供我们可以参比的对象。而且,学校美术教育的成果是隐形的,无法在短期内以明确的质和量来度量和判定,现实社会里的人们是很讲实际的,不会轻易的去相信那些空洞的“意义”。他们实际上很难真正看重全部意义上的“美术教育”的作用。同样我通过问卷反馈了解到:很多学生只是很概念化的知道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学会审美,其他的学生则干脆写明学习美术是学校的规定。好多学生在美术调研问卷中写着学习美术是没有用的。
所以,原本在教育大纲中份额很有限的美术教育,如何不会在执行的过程中被过多的人为因素所干扰?比如说美术课的设置多在上午的最后一节,下午的第一节。只要哪位主课老师想加课,就可以挪用美术课。学生也可以不用请假就去其他的教师那里等等。如此不规则的上课情况,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迟到、逃课的机会和理由[2]。总之,美术课的总体教学显得比较糟糕。
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科学的,严谨的,同时也有些枯燥,按教科书照本宣读或用幻灯片走马灯式的演示,会导致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教师再讲得不透彻生动,学生就会反感厌学,使美术课失去意义,形同虚设。欣赏课与素描色彩等基础课不同,技能课有种竞技的心态,可以动手自己做,并且付之劳动后会有相对的劳动成果得到回报,是个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体。美术理论则是渗透式的,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是隐性的,长久的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兴趣,需教师的引导,课上得精彩而有内容,学生就会喜欢并且感兴趣,在不经意中接受美术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美术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美工,他需要兼顾学校方方面面的美化宣传工作。现实条件熏陶下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画卡通,往往商品价格才能拉回他们纷飞的思绪[3]。教师的职业教育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这都亵渎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了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学生要什么?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什么?
美术课上对鉴赏教材中巴掌大小的图片,幻灯机模糊的投影,我们凭什么让从小就不重视美术课,不具备美术基本常识底蕴的学生去理解,去喜欢那些在我们看来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过多次拷贝复制的作品在学生眼中只是麻木的,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具备带领学生外面参观,采用博物馆,美术馆等资源进行教学的条件。根据调研统计只有不到20%的学生去过美术馆或博物馆。
着名的艺术社会学家毫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学生们每天定点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很局限的范围内,他们根本很难建立起我们期望的审美经验。所以,他们更喜欢卡通,容易接受喜欢那些所谓游离于我们教育目标之外的一些商业化,通俗化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与他们生活贴近,可触可感知的东西。他们所思考的是大大小小的考试,是高中,大学的生活。就是喜欢欣赏课的同学,也有大半是因为美术课没有压力,可以放松自己,可以自由的玩,作为生活,学习的调剂。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学生很难说出自己学到了点什么[4]。
综上而言,现阶段实际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同时美术教育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美术教育真正切实的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際困难,这需要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努力加以完善,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地为美术教育的实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萍.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郑芳芳.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骈岑.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林颖.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