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霞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其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课堂实践教学是提高该课程时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概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堂实践教学 教学形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为了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必须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从课程本身来看,“概论”课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既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增强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概论”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课外实践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校外的社会调查,校内的各种社团活动、辩论、竞赛等,可以将学生的自身特长、兴趣与课堂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取大班制教学模式,学生人数较多,课外的社会实践需要大量的时间、充足的经费作保障,由于指导教师、实践经费和安全保障等因素的制约,课外实践性教学只能少部分学生参与,很难广泛实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是一种以课堂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形式。相对于课外实践教学形式,课堂实践教学具有学生广泛参与,贯穿到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以及不受财力、人力和安全等因素制约的等优点,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还能弥补思政课校外实践的不足,把社会实践搬回课堂、搬回学校,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课堂实践教学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本文对大班制教学模式下“概论”课堂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内容体现实践性内涵
加强课堂实践性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概论》课程内容丰富,时代性、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理论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基本内容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概论”课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因为理论成果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教学中应反映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党的最新的政策。但教材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把党的全部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及时反映到教材内容中来,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第八章第四节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报告中与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补充到教学中,2016年政府棚户区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数量,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数量,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的增长。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人次等,2017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发展给给人们带来的实惠,也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一年政府工作的目标,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目标结合起来。在讲授第九章“新形势下对台湾的工作方针”时,补充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的最新谈话。讲话释放强烈政治信号,表明大陆对台政策不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亮明底线和红线,具有明确指向性。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历史性的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讲授第八章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补充当年两会的热点问题及代表委员的典型提案,这些内容的补充使理论与实际能较好的结合,教学内容体现了实践性内涵。
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取大班制教学模式。“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式”教学是课堂内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讨论题目的设置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关键。要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设置题目。既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又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如“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当前我国部分富人向海外转移资产,加入他国国籍问题的看法。”、“结合你家乡的村干部选举实例,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从《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谈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结合美国影片,談谈你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或美国影视产业的看法。”、“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中国南海问题的认识。”“从《人民的名义》看我国的反腐败斗争。”等。由于选题针对性强,尤其是把热播的文化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提出问题,学生有感性认识,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讨论和分析有一定的深度。讨论气氛也比较热烈。
根据学生人数先建立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主题任务。一般在开学后第四周就把讨论题告诉学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讨论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资料收集、PPT制作、发言稿或发言提纲,演示汇报。汇报完成后,学生自由提问、讨论,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积极发言,大胆提出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对讨论中出现的偏颇及错误认识加以分析,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通过讨论可以使许多模糊的认识得以厘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通过点评尤其是对学生的肯定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考核方式采取教师打分和学生组长打分相结合的方法,组长根据组员在讨论中的实际参与度和贡献度给每个组员打分,要求组长不能平均给分,以避免少数组员在讨论中搭“便车”。
三、时事报告引入课堂
《概论》课内容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能够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时事新闻常常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时事新闻是指在近期发生或正在发生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主要体现国家政党、社会企事业集团在对外国际关系、对内处理国家生活等方面实施的主要方针政策和一些重大活动。但今天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两耳不闻天下事”,更愿意关注娱乐新闻,对时事政治有些甚至一无所知。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要求学生每天关注国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每次授课都要求有一名学生播报时事新闻,并对新闻进行讨论。在讨论中理解新闻时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政治的敏锐关切意识。学生通过搜集新闻并辨析,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弥补很多领域常识的欠缺。
四、视频资料的运用
“概论”课教学中,单一的课堂讲授具有缺乏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等缺点。在坚持课堂讲授为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相关的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够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播放的视频要经过严格的选择,视频播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3-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播放的时间要与课程进度吻合,教师讲授要与视频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各种视频资料的灵活运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
如在讲授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时,播放了《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视频,动画视频阐释中国政治制度,习近平以卡通形象出现,以他的晋升之路为例介绍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过程,并与英、美等国的领导人产生机制进行对比。视频的画面语调轻松幽默,学生反映强烈,教室笑声不断,课堂气氛活跃。
在讲授第八章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时,播放了《被关进笼子的欲望——官员被改变的生活》动画视频,分析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应该是把权力关进笼子,让一切都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通过外在的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此外每学期为学生选播一部革命教育片,《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高考一九七七》等,通过电影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讨论或者写观后感。视频教学方法生动直观、信息容量大、感染力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视频教学法形象生动,学习环境轻松,比较受學生欢迎。但这种教学法不能滥用,视频播放时间和次数应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正常的理论教学,学生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视频教学效果。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不是一般的课堂举例。案例教学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最终由老师进行点评、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案例教学,典型案例的选择是关键。主要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影响力大的重大社会事件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中进行案例选取。例如,讲第八章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选取了辽宁省贿选案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辽宁省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出现45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现象,涉案人数高达523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恶劣案件。根据案例,教师提出问题“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创新有哪些?”、“辽宁贿选案的危害是什么?”、“我国人大代表在选举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完善之处”。允许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查找答案,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和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人大选举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从等额选举到的三大发展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共产党在建国前的积极探索,及在建国后的制度性规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选举理念、改革代表名额分配比例和办法,强化选举监督和诉讼及问责机制等等,而贿选的发生,不仅是对公民权利的最严重践踏,时也是对共产党执政根基的严重破坏。因此,完善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势在必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主动去寻找答案,更深刻理解、认识所学习的理论。
六、结语
课堂实践教学以其实践性和丰富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增长知识才干、提高能力素养,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在调研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中,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比较高的评价。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在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律,仍有少数学生有“搭便车”的现象;案例教学中,学生受知识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文科学习是为了应付高中会考,知识储备明显不足,讨论有时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深入分析思考不够;时事新闻播报每次课只能抽个别学生,有一部分存在侥幸心理,对时事新闻仍然关注不够。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在侥幸中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肖贵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 2015, (9).
[2]海莉花,苏明,常雅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6).
[3]曾玩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