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基于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和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悠然设境,带领学生怡然入境,享受美境,从而将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将民族音乐的灵魂注入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民族音乐的种子,师生一起走向和谐共生的融创之境。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74-02
【作者简介】张红,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研室(江苏无锡,214000)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无锡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民族音乐是苏少版《音乐》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学中,基于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将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民族音乐的种子,让师生走向和谐共生的融创之境,是笔者矢志不渝的追求。
1.融乐:精选内容,悠然设境。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民乐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欣赏时,笔者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表演、启发联想等方法,增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让学生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的情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民乐作品时,一要结合教材内容,二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在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时,教师可以在幽幽的琴声中向学生介绍: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最初的琴,《诗经》中有“琴瑟击鼓”的故事,《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伯牙鼓琴”的典故……悠然设境,情景交融,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历史故事中了解古琴,在厚重的音乐文化中浸染心灵。教师出示古琴的图片,介绍古琴的历史,学生聆听古琴曲,感受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旋律变化,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品质,领悟古人刚正不阿的品格。这样的教学,既丰厚了乐曲的文化背景,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加深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融情:音画共赏,怡然入境
在民乐欣赏教学中,与其枯燥地讲,不如充分利用学生的眼睛,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看“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且效果颇佳。
如,在让学生欣赏民乐合奏《北京喜讯传边寨》时,如果仅让学生听音乐,那么,学生则较难走进音乐;若配上视频,学生便可以直观地看见民族管弦乐团中那些具体可感的民族乐器,看到全情投入的民乐演奏家和激情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当学生看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外国朋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祝贺我国民族乐团演出成功的画面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融心:顺应学情,享受美境。
現在的学生对民乐、民歌普遍会有一种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呢?笔者立足于学生的喜好,巧妙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正视、“美视”我国的民族音乐。比如:笔者抓住班上大部分学生喜欢周杰伦的契机,带领学生对周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演唱、分析和欣赏。如,引导学生聆听分析《青花瓷》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是如何与西方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演唱《菊花台》启发学生找出歌曲的主干旋律音:1.2.3.5.6,且这五个音就是我国最典型的五声调式,而我国民族乐器琵琶、二胡、竹笛以及葫芦丝的巧妙使用,则让整首歌曲的伴奏充满了民族风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流行歌曲中慢慢感受到了民乐的魅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育了他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力。
4.融通:纵深延展,立体造境。
走向课外,打开学生的眼界。对于学生而言,校外民族音乐教育,比校内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应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这样既能检验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平,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校内外的无缝对接与融通。为提升民族音乐教学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民乐队、合唱队,演奏民族音乐,教唱民族歌曲,或组织各种民族音乐会,或参加各级民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促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
贴近地域,丰厚学生的素养。戏曲音乐是民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戏曲音乐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这些剧种在行腔、道白、武打、服饰等方面各具特点。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领每一个学生亲近地域戏曲文化,走近名家,感受戏曲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音乐》五下欣赏戏曲这一单元时,由于学生对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比较陌生,有的学生甚至比较排斥。于是,学生欣赏时,笔者让学生模仿、表演各剧种的造型、武打动作等,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然后,笔者给学生呈现相关剧种名家、大家的作品选段,并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表演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渐渐地,学生将陌生旳剧种和鲜活的人物串联在一起,将戏曲名家和深厚的文化勾连在一起,对戏曲产生了兴趣。
让书本上的民乐知识与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民乐水乳交融,让精彩的课堂学习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相得益彰。如此,便会在悄然间拨动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弦,日积月累,学生的音乐素养便会越发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