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2017-06-10 19:29张玉桂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封闭性例题知识点

张玉桂

一、常见的几种课堂教学提问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身实践和听课,我发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引入型提问

适用范围:新课的课题引入、新概念讲授之前;功能:创立课堂新意境、激发学生求知欲;特点: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提问方式。

案例1:一位老师上《正弦函数的性质》,开场白:“今天我们来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请大家说说看它有哪些性质?”听后,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根本联想不到从哪里入手去研究它的性质,于是课堂就冷场了。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主要因为教师没有关注学情,如果事先了解到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就可以预设问题:(1)研究一个函数,往往看它的哪些性质?(2)通常利用什么来研究?这样的设问,学生马上会联想起已有的知识,使其感觉正弦函数并不是新知识,只是函数中的一种,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也类似于所学过的其他函数,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新知识。

2.复习型提问

适用范围:复习课或新概念、新例题讲授之前;功能:对旧知的复习,又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新思维;特点:把学过的知识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记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案例2:老师们经常提出的问题“正、余弦函数的值域是什么?”“正、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些提问常在复习课上出现。复习课的确需要旧知识的再现,但简单的提问并不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且思维水平低,目标达成度低。教师们应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点,而应该是知识链,知识网,能激发学生新思考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

3.启发型提问

适用范围:例题分析,新知识加深拓展等;功能:能充分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点:是一种学生想解决而又不能立即很好解决的问题,可以形成认知矛盾,同时也能展示问题中所要用到的知识点。

案例3:比如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

例题:求实数m的范围,使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根,且一个比2大,一个比2小。

有的教师可能直接教授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数形结合,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韦达定理解决此类问题,学生感觉自己可以尝试,做了之后发现出现了问题,已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引导他们发现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马上趁热打铁加以练习,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冲突”之后得以了发展。

4.归纳型提问

适用范围:在新概念的探究后归纳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或在一类问题的解决后,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步骤,或对于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等;功能:知识得到提炼升华;特点:要求教师选例典型,系统设问,使学生能进行正确归纳,同时设计提问要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归纳,系统了解所教章节知识内容,以达到知识纲目分明、纲举目张的效果。

案例4:如在《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中,教师先讲一个例题,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又直接给出正解,最后让学生做几个练习题加强运用,这个知识点就算过了。其实学生基本上不清楚这些步骤设计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按这个步骤来解决问题?学生并没有经历知识点提炼的过程和训练,怎能归纳呢?

所以,我发现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问题:

1.忽视学情,提问空洞;

2.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假问题;

3.教师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4.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导致教师自问自答现象;

5.教师提出问题,最后没有给出解答;

6.对于学生解答的结果缺乏适当的评价;

7.教师设计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少。

二、几点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我来谈一下解决策略。

1.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这就要求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教师的提问要擅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未知区”转化为“已知区”。

2.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烦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3.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调查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例以6:4为宜。

4.恰当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

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断。例如,在一节45分钟的数学课上,某教师提问60次,而学生沉默了48次,课堂提问引起的沉默率达到了80%,每个问题占有的平均时间仅仅40秒,一般地,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不宜超过20%。这取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风格。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从另一个方向来发问;或者转换问题的种类、改变问题的开放程度、改变问题的层次(如将综合性的问题降低为应用性的问题、理解性的问题甚至是事实性的问题)或者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問题,进而提高提问的效度。

当前,适当减少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做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封闭性例题知识点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封闭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涠西南凹陷TY油田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
断层封闭性定量表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