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凤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谈“三通两平台”视阈下的云南民族教育
钟美凤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主要从国家政策背景出发,分析了云南民族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现云南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三通两平台”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发展云南民族教育,旨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的促进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
三通两平台;民族教育;教育信息化
三通两平台是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当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来的,在“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也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可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有多大,民族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对民族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三通两平台”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必然也对民族教育信息化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以“民族教育”并含“云南“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有关云南民族教育研究的文献,由于本文是研究“三通两平台”视域下的云南民族教育研究现状,所以把搜索的时间限定在2012年9月5刘延东副总理号提出“三通两平台”以后,又因为研究是现在开始着手写这个文章,所以把时间限定在2016年12月4日以前。通过检索我们可以找到有89条记录,再仔细排除一些采访记录、会议记录、主持人简介、新闻报道和一稿多投的文章,我们能搜集到的有关“云南民族教育”的文章不多,只有61篇。其中核心期刊有19篇。
对这19篇核心文章仔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主题大致如下表:
年份研究主题2012年回族民间教育(全球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谐社会视野下)2013年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研究(民族和谐发展战略视阈下)沿边地区民族教育与边防近代化(清末民国时期)民族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全纳教育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促进价值(以云南“爱生学校”建设项目为例)2014年基础教育阶段: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变迁2015年边疆民族教育政策之比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社会转型与基础教育(以丽江为例)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大理喜洲民居为例)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保护问题探究2016年人口较少民族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布朗山乡曼囡村委会红旗村的个案分析)基于MOOC的云南民族地区远程教育发展策略人口较少民族教育问题与教育扶贫跨界民族涉外婚姻外籍子女受教育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能力调查(以一职业院校为例)
从这些核心期刊我们可出,研究的主题类别比较的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是研究明清、清末民国时期的民族教育,有的是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出现,有的是站在全球背景下,有的是站在和谐社会、和谐民族的这个角度。站在信息化这个角度的有2015年的“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和2016年的“基于MOOC的云南民族地区远程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从这两篇站在信息化的角度来研究民族教育的情况来看,2015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还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有利于加快云南民族教育信息化。
(一)资源分布不均,云南民族教育实现“人人通”缺乏现实条件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站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人通项目概述,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按照‘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原则,加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建立机构网络空间,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空间,鼓励家长建立家长网络空间”。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1、云南处于西部,并非发达地区,这对云南来说可能意味着丧失示范机会。2、学校购买服务,这对云南贫困地区而言,购买这项服务可能有困难。和中东部比,云南在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这块,远远不如其他中东地区。国家这种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也是导致云南民族教育难以顺利实现“人人通”的重要因素。
(二)优质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不完善、不齐全
通过查找发现云南省教育资源平台主要有2个,分别是:“云南教育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南教育资源网”。再进入到“云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面简称“平台”)”我们发现符合少数民族的优秀资源很少。就拿小学语文教材来说,我们在“平台”中找到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语文S版”、“语文A版”。再深入分析这些版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这教材比较适合“汉族”的学生学习,而不是那些少数民族。现在国家也大力提倡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双语”教学。“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就对少数民族双语问题进行了专表述:‘大力推进双语教学。’”[2]就目前来说,一是尚未完善的开发出符合“双语”教学的电子教材,二是目前的资源库建设还亟需完善,尤其是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资源。在“云南教育资源网”上我们能找到小学阶段的信息基本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块的内容。其他科目的信息基本上为零。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能看出,在资源库建设这块云南省做得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完善。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要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就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然而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这块并不尽人意。就像我国的学者所说:“重使用,轻管理。教师的使用积极性高,教学应用效果也好,但管理水平差,维护条件弱,设备损坏率高,能正常使用的设备有限。”[3]。通过研究还发现,各少数民族学校、各少数民族地区并没有统一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都是根据当地各自业务的需要建立一个可用的管理系统。这样的建设系统是方便,但是这种建设不利于资源的交流、共享和整合。这不仅和“互联网+”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逆道而行,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信息孤岛”这种现象是要极力避免的。只有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还和那些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有关。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有效的培训和系统学习。
(一)促进云南各少数民族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论语》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在云南是个地情复杂的地方,不仅少数民族种类多,有52个少数民族,而且少数民族语言种类也多。在云南这些少数民族内部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人口较多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间存在差异,直过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在收入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早在2006年就有学者研究表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总基尼系数为0.54,说明他们之间的收入不均等程度为差距悬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4]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收益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接受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明显低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收益率)[5]可见,促进云南各少数民族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十分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教育资源均衡发展:1、发挥“互联网+”开放生态的优势,充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给各少数民族一个平等的“机会”,而不是在其他发达地区先“示范”。3、师生资源共享、共建,相互督促、相互成长。
(二)加快优质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牛顿曾说:“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是牛顿自谦的话,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想走的更远,那你就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同样,少数民族教育,也正需要一个帮助他走的更远、看的更多的一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就是优质资源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想要建设的更加完善、齐全,这就需要立足实际,做好调研。走访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各个民族在教育这块的真实需求,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加快优质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国家、政府要大力提倡投身到云南民族教育资源的开发中;2、企业、市场应该充分发挥和挖掘云南民族教育资源的巨大潜力3、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积极投身于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4、调动当地的少数民族民众的积极性,鼓励参与到优质资源平台建设中。
(三)提高云南民族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云南民族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从点滴做起,充分调动这个管理系统中每一份子的积极性。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整合这个管理系统中已有的资源,调整这个管理系统中的结构,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提高云南民族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本地区资源的长效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实的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1、借鉴已有的、十分完备的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成功案例三巨头BAT和K12就是个很好案例,值得云南学习来提高本民族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2、国家、政府和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地区民族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视,提供相关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提供资金的帮助3、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高相关培训质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云南民族教育的长效发展,也是有利于加快云南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就像学者所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6]“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和教育蓝图,也是实现云南民族教育质量重要途径。更是对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7-29.
[2]万明钢,刘海健.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从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2(8):81-87.
[3]杨改学,胡俊杰.教育信息化对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4(9):5-8.
[4]赵长林,李兴绪.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标的分解分析比较——以云南省17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收入差距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68-71.
[5]杨荣海,张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收益率的分析——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95-99.
[6]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钟美凤(1990-),江西宜春人,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
G
A
1006-0049-(2017)1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