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霞
【摘 要】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机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仍是主流,这就导致家长、老师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很多学生也在应试教育中慢慢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思想的独立性,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作为政治老师,应该怎样让学生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枯燥无味的”课堂中呢?“点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疲惫,也为我们老师减轻讲课的负担。
【关键词】思维;欲望;减负;政治课堂
比“教他们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点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那种情况下,通过语言所展示的恰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开阔、健劲和活跃——说出来的话,是思维之树结出来的果实。
——题记
无意间在薛瑞萍老师写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这本书里看到以上的一段话时,我的内心有很大的感触。自己站在教师这个讲台上已经快十年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上课时间都是自己讲得多,学生只在下面“认真”地听。听的内容多了,时间长了,他们养成了懒动脑的习惯,更缺乏表达内心想法的欲望。慢慢地,他们麻木了、疲惫了,成为了精神的“侏儒”。作为一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我一直思考着怎样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疲惫,也为我们老师减轻讲课的负担。
带着这样的困惑和思考,我争取多把上课的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我在讲八年级第六单元《保护个人隐私》这一课时,分两个课时来讲。第一课时我把书本的重难点强调了一遍,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结合书本后面的辩论题目“分数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进行自由分组讨论,组成正反双方的辩论队,各自选出四名辩手参与下节课的辩论。“哗!”学生们上课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积极踊跃地分工、讨论。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突然变得生机勃勃了。课堂的气氛是很好,但不知道合作讨论的结果怎样,我只能等下节课来检验。
到第二节政治课时,我让学生们分正反双方两边坐,形成“对峙”的“阵营”,双方的四名辩手也信心十足地坐在他们“阵营”的最“前方”,准备大展“辩才”。我简单讲了一些辩论赛的要求后,把这节课的主动权和时间全交给学生们,我只当一名听众。辩手们的唇枪舌战开始了……
正方一辩:隐私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分数是学生自己努力考出来的,对社会不产生危害,也没有对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完全属于个人私事。而且分数的公开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情况严重的可能使学生走上偏激之路,所以我方认为,分数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
反方一辩:分数的公开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前段时间学习的情况,考得好的可以作为鼓励,再接再厉;考得不好的,可以给自己动力,争取考好些。如果认为考得不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比较,这不正好可以提前锻炼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吗?所以我方认为分数不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
……
学生们的辩论都很精彩,他们除了运用书本的知识外,很多的历史事件、时政热点都被他们引用到辩论赛当中来。其他没有参与主辩的同学也被吸引过来了在认真地听,赞赏处还给予掌声鼓励,几乎全部学生都融入到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有的班下课了還要求继续,但我不得不遵守学校“不拖堂”的纪律而宣布下课,不然下节课的老师有意见。看到学生们那种意犹未尽的劲头,我觉得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应该是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精神世界其实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他们说出的每一个论据、每一句辩词,都是他们一起合作思考以及现场随机应变的结晶。“点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一味地往这个不可斗量的世界里填一些我们自认为好的东西。所以,我们不仅发现不了学生的精神海洋是那么的深邃和奇妙,反而还在潜移默化中把这个深邃的海洋变成了“人工湖”,甚至变成了一块贫瘠的土地。我们老师在逐渐的“填海”过程中变得疲惫了!
作为我们的学生,他们又是怎样看待平时的学习呢?讲完课后,我结合辩题“分数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回去写下这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平时学习的看法。其中有几个学生这样写道,“父母、老师也不想想孩子已经尽力了,只能考这样的分数。无顾忌地责备孩子,践踏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跌入谷底的心情再次崩溃,就像在炽痛的伤口上撒盐,导致孩子永远也提不起信心。”“有的同学为了拿高分,在考试中偷看别人的答案,使自己高分,这样有‘水分的成绩经常有。有的同学接受不了低分的事实而选择自残,使自己体验不到人生的光芒。”“作为学生,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叹:分数让我好累啊!分数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这样的标准让不少学生感到自卑、无助、害怕。都说青春期是一个美丽的春天,而这样一个‘春天还会美丽吗?”……
这样的内心独白有些还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写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本应该处于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纯真时代,但对学习却也变得这样的疲惫。为什么我们的教与学都变成了一个让人如此疲惫不堪的过程呢?我觉得主要是当前的教育机制存在太多问题了,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仍是当今我们国家的主流。这就导致家长、老师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作为教育的枢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也严重受此影响而日益功利化,慢慢失去了思想的独立性。
我们口干舌燥地拼命强调那些既定的公式、原理、单词等,竭尽所能地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阐释教材、教参,目的是什么?提高升学率,“塑造”我们“认为”的“好学生”。但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未来真正想过,他们出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力,是一种懂得怎样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经过思考锻炼出来的。所以,好的课堂必须是能让学生们认真思考的过程,学生学得好才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一节课。而要达到这样的有效教学,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思考的欲望,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像这次的辩论赛,我看似“浪费”了一节多的时间给学生,但实际上,学生不仅自学了书本的知识,还通过辩论赛学会了怎样运用知识,这比我们一味的强调有效多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收获了轻松。因此,为我们、为学生减轻上课负担的有效方法是多“点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恰是他们“思维之树结出来的果实”,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华东师范出版社,2006年.
[2]王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百度文库,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