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2017-06-09 21:52金柄珉
东疆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译介人际跨界

金柄珉

中韩两国拥有汉字、儒释道等作为共同的文化基因,形成了汉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关系。而到了近代以后,尽管传统的朝贡关系发生裂变,但中国和韩国同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两国之间仍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这种传统和现实注定中国和韩国的文人与知识分子极为关注邻国的现状和命运,中韩两国文学通过人际交流、思想传播、译介、跨界叙事等开展了极为丰富的文学交流活动。在中外文学史上,中韩近现代文学中文人的人际交流的频繁性、文学作品的互译和介绍的丰富性、双向跨界叙事的多样性,都是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也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文化遗产,需要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些文学史涉及到以韩国人为题材的中国现代小说。80年代以后,尤其是中韩建交后,中韩近现代作家的跨界交流与叙事越发受到学界关注,交流文献资料整理、文人的交往与思想传播、双向译介与跨界叙事等也逐渐成为研究焦点,国内外已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近现代中韩文学交流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前沿性和科学性。

一、课题的学术价值

第一、通过重新审视近代以来中韩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为构建东亚文化新秩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中韩近现代文学的交流经过从传统的文化认同到“尊重他者、互为主体”的文化自觉的历史进程。该选题的研究能够发现近代化过程中的东亚精神和价值,为21世纪的中韩人文交流乃至建构东亚新秩序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迪。

第二、通过对重要文学史实的全面梳理,拓展多学科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近现代中韩文学交流主要体现在跨界交流与叙事作品,系统的文献整理工作将为国内外中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

第三、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深刻阐明跨界叙事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讨跨文化、跨学科比较文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为解决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第四、通过近现代中韩文学交流的典型个案研究,全面带动中国与周边文学交流史的研究。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是东亚格局发生剧变之后建立的新的互动与认知,阐发其新的特点和规律、价值和意义,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与周边文学交流研究。

二、本课题内涵的总体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总体问题:本课题内涵的的总体问题是:近现代(1840年~1949年)中韩两国文学交流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的特征、发展规律、历史经验、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等。

2.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的文献整理和数据库建设、文人的人际交流与思想传播、作品的互译与影响、文学创作中的双向跨界叙事等几大方面。

3.主要研究内容

(1) 发掘和整理文献

调查和整理记载两国文人交流的信函和日记、两国文学的相互翻译和介绍、文本的传播、两国文学中相互以对方的国家或国民作为题材的作品、两国文学评论家或研究者相互之间的评论或批评等文本。

(2) 建构“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文献数据库”

将建构包括作品原文、作者生平、研究论文、年表等数据材料,并具备作者、关键词、年代等多途径检索功能的文献数据库。

(3) 中韩近现代文人的人际交流与思想的传播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追踪和还原申纬、李尚迪、吴庆锡、李建昌、姜玮、金泽荣、申奎植、朴殷植、申采浩、柳子明、李陆史、李范奭等韩国近现代文人与王锡祺、董文焕、康有为、严复、梁启超、黄遵宪、孙文、柳亚子、李大钊、胡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中国近现代文人的人际交流的过程和特征。同时,全面系统分析来华韩国人的文坛活动与中国文学的交流及其文学成就。通过对两国文人的人际交流与思想传播的分析,探究相互之间的知识、学术、思想等方面的传播,进而阐明交流与思想传播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

(4) 中韩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双向译介研究

通过广泛、全面的文献调查,搜集梁启超、鲁迅、胡适、郭沫若、巴金等中国作家的作品及金东仁、李泰俊、李北鸣等韩国作家的作品在中韩两国的译介文本,探究译介者的身份、译介文本所处的语境、译介的目的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译介文本作为知识话语、文学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和意义。

(5) 中韩近现代跨界叙事研究

主要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韩国叙事、韩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叙事、中韩近现代文学中的共同话语与相互认知。通过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韩国叙事研究,阐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韩国形象和想象,中国作家的韩国认识、东亚认识的多重性和现代性,进而阐明韩国(人)作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现代化进程中的“他者”的意义。通过韩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叙事研究,阐明中国体验对韩国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揭示韩国作家对中国认识、东亚认识的多样性和韩国文学中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多重性和混融性。同时,通过比较中韩近现代跨界叙事中的共同话语和相互认知的分析,阐明中韩近现代文学中跨界体验与跨界书写中的他者认识与身份认同(identity)、现代规划(planning)与民族、国家想象等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重大问题。本部分将分为两个子课题,所涉及的作家数以百计,如中国的柏葰、魁龄、薛培榕、马建忠、梁启超、严复、黄兴、柳亚子、郭沫若、艾青、蒋光慈、朱自清、李辉英、骆宾基、萧红、萧军、无名氏、刘金镛等;如韩国的姜玮、李建昌、金泽荣、申奎植、柳麟锡、申采浩、李基永、白石、李陆史、柳致环、金朝奎、姜敬爱、安寿吉、朱耀燮、金光珠、崔曙海、姜敬愛、沈熏等。

猜你喜欢
译介人际跨界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跨界•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