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2017-06-08 02:13李小社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李小社

摘要: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主要采取大班化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班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逐渐形成趋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效。实施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正是对小班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实践,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优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和相关能力。对此,本文针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展开研究,结合作者教学实践经验,探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法;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任何学科、任何学段,学生的差异性都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传统大班化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教学效率的提升“瓶颈”难以被有效突破。在此背景下,地理教师和相关学者就此展开研究和实践,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与大班教学相对的是,分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教学和指导,该方法实践的基础并非像大班教学那般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反而强调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认真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能力、态度、需求等,采取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进而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学生层次划分的方法

在构建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课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层是基础,也是关键。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既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地理成绩分组,又不能单纯地以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组,而是要综合各方面要素,采取模糊类分析、綜合评价以及动态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恰当分层。操作方法大致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单项评定学生的地理成绩和综合评定学生各个学科的综合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大致分层;其次,由整体到个体,针对大致分层下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逐一进行分析,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心理素质、能力水平细化衡量;在此,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动态分析方法,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学生。通过这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分组。当然,任何层次划分并非固定不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层次的动态管理,及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变化而做出调整,进而实现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尤为注意对负面效应的规避,避免部分学生因被划分到低层次而产生消极、厌学的心理。一方面,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看待分组,避免因被分到“优等生”层次而沾沾自喜,被分到“后进生”层次而自暴自弃。与此同时,教师要多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不断减少低层次学生的数量,实现学生共同进步,这才是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

根据前文所述的学生层次划分方法,将学生分为A组(后进生组)、B组(中等生组)、C组(优等生组)。通过综合评价和动态评定得知,三组的主要特征:A组学生地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B组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课堂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略有不足;c组学生普遍地理基础知识扎实,既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又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有多余的能力实现自我拓展和提升。在对学生分好层次之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分组教学。具体操作原则应当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不同的小组中,编入相同数量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发挥组间竞争、组内帮扶的作用,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搭配和分工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应当有所取舍、有所递进,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制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主要目的是正确发挥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和鼓励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目标范围内,最大限度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教学目标的制定标准应把握“不超纲、下保底”的原则。为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设定较低的目标,即以掌握高中地理基础知识、达到课标基本要求为主;为具备一定地理知识基础,但学习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设定较后进生更高一层次的目标,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和拓展要求;为学习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更高一层的要求,即以知识深化和能力提升为主的目标。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采取分层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一是教学目标分层。例如,在教学《气候》一节时,对A组(后进生组)要求掌握不同气候的大体分布位置,对B组(中等生组)要求不仅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还要掌握不同气候的特征,对c组(优等生组)则要求在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特征、成因基础上,能够根据气温、降水等判断气候类型,掌握地图上不同气候的分布规律等。通过实施此类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学习能力相应的知识,助其明确努力方向,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个性,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

二是作业练习分层。作业练习是巩固新知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布置作业练习时,应合理设置难易梯度不同的习题。针对习题中的基础知识类题目,要求后进生组和中等生组全部完成,优等生组则可以选择完成。同理,针对习题中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后进生组和中等生组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而优等生组则要主攻这类题目,以实现自我拓展和提升。

三是个体指导分层。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有效的个体指导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提升和进步,同时也能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下”的尴尬局面。

四是学生评价分层。传统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重视结果而非过程,“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方式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学生评价应当有所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发展区”,进而按照“发展区”的范围,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论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方法,大大优化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成功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的转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使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地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