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17-06-08 15:49方增慎金榄枝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方增慎++金榄枝

摘 要:微课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多。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视角,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有其必要性,微课对教师教与学生学具有重要作用,微课在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应用;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有其必要性,微课对教师教与学生学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的必要性

1. 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数学微课正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微课件的制作,还是微视频的录制与加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反过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的微课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后文将予以阐述。

2. 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他们感性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存在矛盾。

微課教学时间短,一般为5-10分钟,这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吻合,能很好解决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生动的微课视频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很好地解决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3. 能改善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当前不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不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下,教师很难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学不好数学,甚至成为学困生。若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则能改善这样的数学学习状况,因为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微课对教师教与学生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微课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作用

1. 微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学习的时间、空间和节奏被教师主宰,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对于课本上的疑难点,学困生往往疑惑重重,而学优生可能早就心领神会,听得不耐烦了。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尤其突出,因为数学比较抽象,疑难问题多,若使用微课教学则能改变这种现象。学生下载微课视频后,观看的时间、次数和节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可以课前观看以增强预习效果,可以课后观看以弄懂课上的疑难点,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跳过已经听懂的部分只看自己不懂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学习的时间和节奏被教师主宰的情况,学生可以主动地、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像这样使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 微课有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不少学生对数学书上单调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知识不感兴趣,望而生畏。课前、课中与课后怎样才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微课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微课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由单调、枯燥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视频,课本上的重难点知识在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中得到呈现。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需要将一张圆形纸等分成很多偶数块小扇形,然后将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而且分成的块数越多,每一块小扇形就越小,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当分成的块数无限多,每一块小扇形无限小时,拼成的就是长方形了。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推导过程,如果只看教材上的文字与图形,没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的话,学生就很难理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把这一推导过程制成微课,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观看、学习。像这样使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微课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很难兼顾全班学生。单靠课堂的40分钟,面向数十名学生,教师很难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而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有了微课,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针对同一个课题,教师可以制作教学内容深浅不一的微课,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方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最大限度地顾及每一位学生。如教学“最大公因数”时,可以制作两个微课。一个是针对学习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采取教材正文所介绍的观察比较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即先把每个数的因数写出来,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在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即为最大公因数。另一个是针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除了采取观察比较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外,还讲解教材“你知道吗?”中介绍的方法,即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数学教材在一节正文内容之后常有“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阅读资料”等拓展性材料,如果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讲解这些材料,不仅学困生听不懂、“吃不了”,而且基础一般的学生也似懂非懂,既耗费课堂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进度。但如果不讲这些拓展性内容,那么学优生就会“吃不饱”,不利于学习进步。应用微课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可以把拓展性材料制成微课,供学生课后选学。另外,学生学习微课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懂为止。微课设计的可分层性、微课学习的可选择性与可反复性,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让教学活动顾及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成为可能。像这样使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三、微课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作用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微课有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发挥好微课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作用,可以让课内课外的学习联系更加紧密,可以使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1. 课前使用微课,指导学生预习、自学

如果是上翻转课堂课,那么围绕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制作一节微课,课前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帮助自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是上传统常态课,那么教师可以就预习目标、预习提纲以及重难点知识制作一节微课,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以指导他们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中使用微课,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课中当教师讲解完教学重难点时,如果还有不少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可以播放讲解这个重难点的微课视频,再次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重复讲解,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换一种有声有色的方式教学,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教学效果会更好。

3. 课后使用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拓展知识面

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上完后,教师可将整理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也可将分析、总结教材上典型或较难习题的解题方法的过程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课后巩固训练使用。此外,教师还可将教材上的拓展性材料制成微课,供学生课后学习、欣赏,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素养。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善于应用微课,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将会进入柳暗花明之佳境,进而出现另一番奇异景观。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