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图一课堂

2017-06-08 15:41季茜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加工设计

季茜

摘 要:新课标教材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多样化,相比老教材,增加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境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活动方式和数学思想。想要让这些场景素材发挥优势,我们就要更有创意地处理和使用情境图,让其现实化、活动化,更具生命力。本文从一具体的课例入手,探究了情境图的设计和加工。

关键词:情境图;设计;加工

前段时间,笔者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间隔排列》,在整个设计、讲授和反思过程中,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对情境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重要课题安排了情境图,并对原有的情境图做了必要的修改。如《间隔排列》情境图中有小兔、蘑菇、木桩、篱笆、夹子、手帕……把老版教材和新版教材进行对比,会发现两幅情境图看似变化不大,实则内容精简了不少。老版教材中,如果让学生们去找一找间隔排列,他们会找到很多。不光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的排列是间隔排列,就连小兔的耳朵、小兔的衣服等也是间隔排列的。一幅图有这样的容量,课上要解决这么多问题,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也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经过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学生完全可以仅从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的排列中掌握间隔排列。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达到了减负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利用情境图?如何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情境图呢?

一、巧妙设计,突显情境图的“效”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入手,在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时段内巧妙设计情境图,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载体。

1. 课堂开始时,进入新课的桥梁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不陌生的情境中,他们能够比较顺利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本节课中,笔者在书上原有情境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情境:老师听说302班同学上课坐姿很端正,我要奖励你们,看!什么?(课件呈现一张笑脸),老师还听说你们特别有礼貌,我要奖励你们(课件呈现一朵小红花),我还听说你们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给你们一张笑脸,如果今天上课你们能积极动脑,我会奖励你们什么呢?猜猜看。(学生会说:小红花)笔者追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排列有规律。笔者让学生说说具体有什么规律。

师:像这样,一个一个,一个间隔一个排列的现象,我们数学上称之为“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教师用这样一个富有鼓动性的情境图导入时,学生会觉得亲切有趣而不突兀。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口,情景图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生活模,是联系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纽,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发起点。

2. 课堂进行时,突破难点的大门

弄清事物间存在的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规律的探索过程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能否顺利进行逻辑思维又必须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因此,利用情境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情景图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对于农村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从不同情境的同类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有一定困难,加之教材上的情境图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笔者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红花、笑脸”这种单一情境,从三个层次化静为动,创造性地利用它研究排列的特点。

(1)教师提供若干红花和笑脸,让学生自主设计几组间隔排列。

(2)学生展示排列方法

(3)观察四幅图,比一比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该生的演示,其他学生对排列规律理解得更加深刻,并且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找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一个间隔一个排列。不同点:红花开头红花结尾;笑脸开头笑脸结尾;笑脸开头红花结尾;红花开头笑脸结尾。通过比较发现,这四种间隔排列可以分成两端物体相同和两端物体不同两类。接下来研究这两类间隔排列中红花和笑脸的数量关系,最后抽象成规律: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同。这样层层递进,利用孩子们感兴趣且熟悉的情境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3. 课堂结束时,拓展思维的窗户

近几年来,虽然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地开展着,但应试教育的阴影总挥之不去。教师的练习设计也深深地刻上了“应试”的烙印,总是把所有的题目进行归类练习,让学生在“题海”中挣扎,以大量的训练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结果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借助“情境图”独特的功能构建练习设计的主题和方法,有效弥补学生数学情感的缺失。

本节课结束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练习(如图3)。

在题目中笔者创设了红花和笑脸的情境,使练习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又增添了趣味性。题目呈现之后学生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要回答问题,但仔细一琢磨却发现没这么简单。学生冷静思考后发现该题需要分类讨论什么时候最多,什么时候最少。教师借助SMART互动白板让学生演示操作,这样的设计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而且拓展了思维。

二、合理加工,提高情境图的“质”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图大致可分成两类:一是自然情境类,向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二是活动方式类,直接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类情境图,教材向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都只是参考,还需要我们自己深层次的整合和加工。

1. 分一分,使情境图更清晰

能否挖掘出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思维不够缜密,如果一下子将学生置于复杂的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他们往往抓不住重点,只会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分了三个层次来分析情境图。

(1)(师指着图)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2)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与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与篱笆是怎么排列的呢?

(3)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谁来说一说?

笔者根据场景的层次特点分层出示,每出示一层,就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笔者分层安排,情境图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了思维表象,丰富了学生数学化的生活经验。

2. 串一串,使情境圖更生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创设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地将主题图串联、扩充,补一些地名、人名等,让主题图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境图中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是静止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将情境图看成一个剧本,根据情况用多媒体或游戏活动、情景剧的形式将情境内容动态化,调动学生不同的感官,让其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切实感受奇妙的数学形影相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把情境图编成一个故事,出示主题图:哎呀,大家的表现真是太好了,兔宝宝邀请咱们到他家做客呢,瞧!小兔子们正在排队欢迎咱们呢。

3. 改一改,使情境图更实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情境图,但不能尽信于情境图,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功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新授部分笔者就用自创的“红花”和“笑脸”引入新课,探究规律,把教材中的情境图用于规律的应用,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提升。

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材中呈现了如图4所示的一道开放题。

笔者修改成如图5所示的题目:

这样的修改,让情境图更具有实用性,使情境图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新版教材情境图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其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一分为二地加深对情境图内涵的理解,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以此达到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加工设计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一种新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滚道加工方法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