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楠
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王玉楠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肥胖T2DM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利拉鲁肽,对照组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格列汀。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收缩压(SB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BMI及SB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MI及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均可以有效控制口服二甲双胍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的血糖,但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及体重指数。
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西格列汀;二甲双胍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1]。既往研究报道,应用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物辅助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2]。肥胖或超重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增加可以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促进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L细胞后释放的肠促胰岛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其半衰期较短[3],可瞬间被二肽基肽酶-4降解,利拉鲁肽为其类似物。本研究就西格列汀与利拉鲁肽对口服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肥胖T2DM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52±10)岁,病程(5.4±2.4)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6±0.5)%,空腹血糖(FPG)为(11±4)mmol/L。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54±11)岁,病程(5.2±2.2)年;HbA1c为(8.7±0.4)%,FPG为(11±4)mmol/L。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35岁;二甲双胍单一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剂量每日1500 mg以上;HbA1c在7.5%~9.5%。排除标准:存在无症状性低血糖,既往半年内低血糖反复发作;对本研究中任何一种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存在血液、严重心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如慢性胰腺炎、甲状腺髓样癌等);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损伤。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控制饮食及积极参加运动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100 mg/d,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西格列汀,100 mg/d,1次/d;观察组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 mg,7 d后增至每日1.2 mg,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用量,最终维持在每日1.2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6周。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FPG、HbA1c等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FPG、HbA1c、BMI、SB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BMI、SB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SB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PG、HbA1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BMI、SBP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BMI、SBP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 HbA1c(%) BMI(kg/m2) S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2 10.8±4.4 8.1±3.9# 8.7±0.4 7.5±0.4# 28.4±5.8 28.4±5.8#* 148±11 143±10#*观察组 52 11.2±4.3 7.4±0.8# 8.6±0.5 7.1±0.5# 28.7±0.9 24.4±0.7#* 152±14 138±10#*
2.2 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 18例(34.6%)发生低血糖反应,对照组15例(28.8%)发生低血糖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 15例(28.8%)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共 5例(9.6%)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肥胖 T2DM 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及基础体质有关,还可能与胰岛素的应用有关[4]。T2DM的发病机制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胰岛β细胞进行性下降。肥胖可引起和加重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分泌的大量游离脂肪酸也可以损伤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风险。肥胖还可以引起和加重胰岛素抵抗。目前临床上针对T2DM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血糖,包括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加用利拉鲁肽或西格列汀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有所改善,且可以降低患者的BMI,而西格列汀对体重和SBP无明显影响。因此,对于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有利于控制血糖及减轻体重,使患者受益。既往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能会增加GLP-1受体的表达,二甲双胍单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可加用肠促胰岛素治疗,进一步控制血糖[5]。西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具有选择性和高效性,通过抑制内源性GLP-1的溶解来提高血液中的GLP-1浓度,进而发挥作用[6-7]。利拉鲁肽可通过与胰岛β细胞的GLP-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可抑制胰升糖素释放,延迟胃肠蠕动和胃排空,减少食物摄入量,纠正T2DM的生理缺陷。T2DM患者的GLP-1水平较正常人低,尽管其作用时间延长,但效应仍较低[8-9]。外源性GLP-1的增加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活力,舒张血管,降低三酰甘油。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利拉鲁肽可降低患者的 SBP,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尤为重要。此外,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轻微低血糖患者经及时进食后明显好转。观察组最为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无严重腹痛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均可以控制口服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T2DM患者的血糖,但利拉鲁肽可以减轻体重,降低 SBP,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1] 李娟娟,刘传梅,董晓云,等.沙格列汀和(或)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3,3(21):16-18.
[2] Genugten REV,Raalte DHV,Diamant M.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 hibitors and preservation of pancreatic islet-cell function: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J].Diabetes Obes Metab,2012,14(2):101-111.
[3] Ceriello A,Sportiello L,Rafaniello C,et al.DPP-4 in hibitors: pharmac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J].Expert Opin Drug Saf,2014,13(9):57-68.
[4] Kim MH,Lee MK.The incretins and pancreatic beta-cells: use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d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to cur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Korean Diabetes J, 2010,34(1):2-9.
[5] Maida A,Lamont BJ,Cao X,et al.Metformin regulatesthe incretin receptor axis via a pathway dependent 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alpha in mice[J].Diabetologia, 2011,54(2):339-349.
[6] Wit HMD,Vervoort GMM,Jansen HJ,et al.Liraglutide reverses pronounced insulin-associated weight gain,improves glycaemic control and decreases insulin d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26 week,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ELEGANT)[J].Diabetologia,2014, 57(9):1812-1819.
[7] Horton ES,Silberman C,Davis KL,et al.Weight loss,glycemic control, and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ceiving incretin therapies or insulin in a large cohort database[J].Diabetes Care,2010,33(8):1759-1765.
[8] 王焙华.高校教职工2型糖尿病59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30-31.
[9] Kuhadiya ND,Malik R,Bellini NJ,et al.Liraglutide as additional treatment to insulin in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Endocr Pract,2013,19(6):963-967.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5.040
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丹东 1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