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效果分析

2017-06-08 05:51:02许昌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乌司危重症性反应

许昌海

乌司他丁对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效果分析

许昌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血流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以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疗效显著。

乌司他丁;血流感染;炎性反应;效果

血流感染是败血症和菌血症的统称。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血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骤发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肝脾肿大及精神神志改变,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若细菌仅短暂入血,而无明显毒血症状则称为菌血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发展,抗生素和创伤性诊疗技术得到广泛普及,激素广泛运用于医学治疗中,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3]。由于血流感染病死率高,危害严重,如何有效控制血流感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本研究就乌司他丁对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8例,平均年龄(59±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 20例,平均年龄(60±6)岁。两组患者性别以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以下常规治疗:①控制血流感染情况,根据患者血液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用药;②给予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③给患者提供所需营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51224)进行治疗,将10万单位乌司他丁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于1~2 h滴注完毕,每日1~3次,以后随症状消退而减量,也可根据患者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1.3 观察指标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 d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 CRP、白细胞计数以及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白细胞计数以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温(℃)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38.5±0.7 38.1±0.8 151±6 103±5 23±4 17.4±2.5观察组 43 38.3±0.6 37.3±0.4 152±7 80±3 23±3 15.3±2.8 t值 1.416 5.852 0.706 25.786 0.131 3.644 P值 0.161 0.000 0.482 0.000 0.896 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 白细胞计数(×109/L) 血乳酸水平(mmol/L)对照组 42 61±6 50±3 17±7 12.4±3.5 8.7±1.0 5.6±0.4观察组 43 60±5 20±4 17±4 8.9±2.1 8.9±1.2 2.4±0.3 t值 0.057 38.331 0.077 5.606 0.795 40.459 P值 0.955 0.000 0.939 0.000 0.429 0.000

3 讨论

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指的是由血流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打击时,引起的细菌、病毒、抗原和核抗体等产生的变态反应作用于机体的各种表现,如发热,红肿,疼痛等[5-6]。而乌司他丁针剂能稳定溶酶体膜,可以有效抑制溶酶体酶释放,起到抑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的效果,从而达到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的目的。乌司他丁在治疗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也因为其属于针剂类药物,用药时需谨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 CRP、白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姚艳粉[7]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乌司他丁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以及纤溶酶等多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其是从人尿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属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胰蛋白酶等各种胰酶活性作用,常用于胰腺炎的治疗[8]。乌司他丁是治疗急性胰腺炎和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有效药剂,在急性循环衰竭治疗过程中也起到了辅助作用。此外,乌司他丁还可用于改善因手术刺激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蛋白代谢异常和肾功能降低等,有效抑制手术刺激所引起的对内脏器官以及细胞的损伤,改善休克时的循环状态等[9]。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疗效显著。

[1] 张银维,周华,蔡洪流,等.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2):121-126.

[2] 李绍英,郭凌云,刘琳琳,等.儿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2):150-153.

[3] 翟如波,李云慧,孙跃岭,等.某院连续三年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6,10(1):36-40.

[4] 张兴翔,金敏.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76-78.

[5] 张灵玲,张朝明,谢国丽,等.载脂蛋白-M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反应标志物与细菌感染相关性及联合诊断应用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1):48-51.

[6] 刘涛,刘伟,耿万明,等.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6,37(3):218-221.

[7] 姚艳粉.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心钠肽、尿肾损伤分子-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4):71-75.

[8] 罗帮镇,谢南姿,刘阳,等.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14(6):594-596.

[9] Qiu Y,Lin J,Yang Y,et al.Lack of Efficacy of Ulinastatin Therap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J].Chin Med J (Engl),2015, 128(23):3138-3142.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5.039

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沈阳 116001

猜你喜欢
乌司危重症性反应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