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尧
择期手术治疗肠梗阻后并发症以及2年内生存率分析
孔繁尧
目的观察择期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后2年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地区医院收治的 86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措施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患者择期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急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至少随访2年,观察其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5.5%,2年生存率为88.6%;对照组分别为90.0%、82.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择期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急诊手术,且择期手术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肠梗阻择期手术后2年内生存率与急诊手术相当。
肠梗阻;择期手术;并发症;生存率
肠梗阻作为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其发生率呈日益上升趋势[1]。肠梗阻主要是因肠腔内容物在运行时,出现血运障碍、机械因素、肠管内脏神经失调等,最终引起肠道功能障碍而致病。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急性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快速,可导致病死[2]。既往临床常采取保守疗法治疗该疾病,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广泛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存率等仍然是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重点[3]。本研究就择期手术治疗肠梗阻后并发症以及 2年内生存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4年 1—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措施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为择期手术,对照组41例为急诊手术。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 29~75岁,平均(49±5)岁;梗阻类型:完全性22例,不全性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26~73岁,平均(49±5)岁;梗阻类型:完全性20例,不全性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阻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由我院门诊收入科室,采取结肠镜检查确诊,临床表现符合肠梗阻诊断,主要为停止排便、排气,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以及阵发性腹部绞痛症状,腹部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亢进等表现[4];均知情本治疗,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治疗,不能积极配合检查、治疗、随访;②合并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特殊人群,如精神异常、妊娠期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组后及时采取禁食、监测生命体征、胃肠减压、清洁灌肠、给予抗生素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即肛门无排气排便、腹胀加重、心率加快、白细胞水平增加)后,行急诊手术,包含肠梗阻Ⅰ期切除近端结肠造瘘以及Ⅰ期切除吻合术。观察组患者行择期手术,入院经保守治疗解除梗阻(即肛门排便、排气且腹胀消失)后,继续补液支持治疗,以钡剂灌肠清洁、结肠镜检查确诊后择期行手术,均采取Ⅰ期切除吻合术,根据肠梗阻具体部位、病情实施手术。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以及腹腔感染,计算总发生率并进行比较。至少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剔除失访病例。
1.5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复查肠道提示正常,且临床症状均消失;好转:患者术后复查肠道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5]。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随访 2年内生存情况比较2年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 1例患者失访。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图1。
表3 两组患者随访2年生存率比较[例(%)]
图1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生存情况
肠梗阻是发生于小肠肠腔的机械性堵塞,肠腔内容物运送受阻。急性肠梗阻作为腹部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若未取得及时的临床诊治,极可能威胁到患者的性命。由于其发生率较高,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多见,不仅会改变肠管功能、形态,还能导致全身性生理病理变化,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既往临床常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临床中广泛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有学者认为,手术时机与手术效果关系较大,甚至影响患者术后康复[6]。
急诊手术作为临床治疗结肠急性肠梗阻的传统外科手术措施,首先在急性期对梗阻近端结肠造口,在肠道准备完成后,再采取肠吻合术、根治性切除术,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急诊手术也存在一定缺陷:①对于急诊患者情况较差时,多存在酸碱平衡异常、水电解质异常、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现象,往往难以在短期内纠正,甚至导致较高致死率[7];②结肠作为人体贮粪器官,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梗阻近端结肠极易水肿、扩张,与吻合远端的肠管口径差异较大,急诊手术无法良好完成肠道准备时,极易出现吻合口瘘现象[8];③多次手术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等[9]。
择期手术主要以Ⅰ期手术为解除梗阻的原则,在条件允许时争取实施Ⅰ期切除吻合术,例如:①患者基本情况较好,不存在心肺并发症、低蛋白血症等;②吻合口无张力,完全梗阻时间在72 h内[10];③状况允许时采用管状吻合器,以便于黏膜、浆肌层能分别对应、良好对合,促进了血管沟通再建,肠腔更加光滑、粪便不容易停留;④术中采取了结肠灌洗措施,这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致死率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急诊手术。有临床实践表明,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少,显著低于因急诊手术出血、穿孔、梗阻等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11]。本研究术后并发症来看,主要出现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等,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择期手术中结肠灌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关系。生存曲线能够表达研究对象在随访时间以内的生存情况,平缓降低可能提示较高的生存率或者较长生存期。从图 1来看,明显观察组的生存曲线降低更为平缓,对照组生存曲线下降趋势更为陡峭。这提示可能择期手术后患者生存优势强于急诊手术。2年随访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 1例失访,但两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择期手术后患者2年生存率与急诊手术相当。
综上所述,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应尽可能争取行Ⅰ期手术来解除梗阻,以提高临床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 曹燕,刘冰妍,茅爱武,等.急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对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作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0):799-802.
[2] 李世宽,尚文周,李元博,等.小肠梗阻患者回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的初步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8):842-845.
[3] 李美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梗阻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3(14):373-374.
[4] 张伟忠,粱金荣,张玉惠,等.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0-2091.
[5] 胡勇坚.梗阻性结肠癌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6,6(26):189-190.
[6] Choi JM,Lee C,Han YM,et al.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s of endoscopic stenting as a bridge to surgery for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Comparison with emergency surgery[J].Surgical Endoscopy, 2014,28(9):2649-2655.
[7] 郭国城,钟文毅,吴伟兴,等.梗阻性结肠癌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30-231.
[8] 王学明,赵鹏,郭子浩,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方案选择[J].中国医刊,2012,47(10):68-69.
[9] 杨光涛.梗阻性结肠癌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13,35(15):2303-2304.
[10] 刘洋.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6,37(1):27-29.
[11] 李朝辉,韩保卫,刘帅峰,等.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1):214-216.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5.059
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地区医院,辽宁大连 11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