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杨扬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86例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疗分析
林杨扬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86例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一侧股动脉及对侧股静脉Seldinger穿刺与颅脑CT、血常规联合检查,实施抗凝溶栓联合治疗,观察并总结其诊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 86例患者经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后,78例患者基本痊愈,基本痊愈率为90.70%,剩余8例患者病情改善,改善率为9.30%。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均无血栓复发情况,神经功能障碍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上的表现缺乏特异性,须行血常规检查、颅脑CT以及腰部穿刺等联合检查对其进行确诊,采用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临床诊疗;方法
如何提高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一直是医学中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1]。为了解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疗方法和效果,本次研究选取86例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本院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8.69±5.34)岁。本组患者中有29例女性患者于入院前1~2周正常分娩,属呼吸道感染有26例,17例患者有肿瘤史,剩余14例患者为血液系统改变。
1.2 诊断与治疗方法
1.2.1 诊断 对所有患者行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1)血常规检查结果:其中有3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同时增高,30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12患者血小板计数增高,8例患者全血粘度增高。(2)腰穿检查结果: 78例患者行腰部穿刺检查,其中15例颅内压正常,14例在15~22 mmHg范围内,29例>22 mmHg。17例细胞数增高,7例蛋白增高,4例有异常细胞。(3)颅脑CT检查结果:86例患者均显示有明显的脑肿胀、蛛网膜下腔不同程度出血的症状。其中61例患者呈上矢状窦和横窦处条索状高密度影,27例患者呈上矢状窦点状高密度影。
1.2.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维持24~65 h的尿激酶微导管泵注。对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定时检查,在药物的作用下,将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控制在1.0~1.5 g/L。通过外周持续泵入高分子肝素钙使患者体内外周血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水平保持在2~3倍的正常含量范围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带其出现明显好转后进行颅脑CT复查,若检查结果显示静脉窦血栓完全恢复通畅且浅表静脉扩张症状消失,此时可停用尿激酶。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为6~12个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包括静脉窦血栓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及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痊愈:患者经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浅表静脉扩张体征消失、颅内压回至正常、静脉窦现显影有显著好转且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消失;改善:颅内压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他与基本痊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2]。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为正常,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6例患者经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后,78例患者基本痊愈,痊愈率为90.70%,剩余8例患者病情改善,改善率为9.30%。在对所有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的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与颅内压对比(x±s)
急性静脉窦血栓的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该病在深部脑静脉、皮质静脉以及硬膜静脉窦等处发生较多[3]。对发生急性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造成静脉窦狭窄或闭塞病变,进而使患者发生继发性颅内压升高、出血性梗死、静脉性梗死以及脑组织水肿等,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4]。急性静脉窦血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伴随或不伴随神经功能障碍,据有关报道,硬脑膜静脉窦血栓的死亡率高达13%~20%[5]。急性静脉窦血栓发病形式多样,且病因复杂,在临床上无特异性的症状表现,使其诊断与治疗存在很大的难度,常常出现误诊的情况[6]。急性静脉窦血栓的早期确诊与治疗对其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颅脑CT、腰椎穿刺、血常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是急性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7]。
有文献报道,对急性静脉窦血栓的治疗采用单纯抗凝剂或动脉内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可达到降低疾病复发率的目的,但其在治愈率方面仍存在不足[8]。本次研究对86例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患者采取了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的方式,78例患者基本痊愈,基本痊愈率为90.70%,剩余8例患者病情改善,改善率为9.3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无复发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来对疑似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患者早期进行颅脑CT、腰椎穿刺、血常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为其确诊,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通过实施抗凝溶栓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病情。
[1]张亚洲.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疗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14(6):101-102.
[2]杨陆,杨洋,隋昕,等.6例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9-10.
[3]余波.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疗分析[J].大家健康, 2012,6(7):21-22.
[4]李晓花,成亚琴,郎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急性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529-530.
[5]徐光军,庄献博,姜桂生,等.血管内介入治疗重症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9(10):86-89.
[6]吴喜萍,赵嘉林,汪咏秋,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797-798.
[7]王爱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20(15):4-6.
[8]杨京帆.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4):114-1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