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鹏
古人云,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其实设计课堂环节亦如作诗,课堂环节设计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学内容是否连贯和持续,关系到教学三维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关系到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和享受课堂教学。我们不妨按照先贤的作诗技巧,来探究一下政治课堂该有的环节。
一、起要平直。避免花哨
起要平直。要生动、突兀,能统领全篇,紧扣主题,给下文留下空间;同时要有吸引力,能打动读者。
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吸引力”,通常会采用多媒体素材导课。不可否认,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运用,能够化静为动,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可感!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媒体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所以課堂上呈现的歌曲、视频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无用甚至是干扰性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多媒体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多媒体在本质上依然是工具。电视、电脑等作为一种工具,它是教师身体机能的延伸,是教学的工具。教师要“役物”而不能“役于物”,让教学工具干扰教师的教学。
所以,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起句要平直,要统领全课,紧扣主题,避免无关或干扰性信息的存在,避免一味地追求花哨、新奇,要充分挖掘源于生活的导课素材,因为只有源于生活的素材才平实、真切、感人!
二、承要春容,有容乃大
承要舂容。一般来说,诗的第一层意思在这里完成,或承意或承景或承事,要与上联衔接,又要为下句作好铺垫,换句话说承句的内容要对起句内容发展扩大。
许多教师在成功导课后急于讲授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此时往往会风格一转,陷入教师自我表演、自说自话的境地。学生很明显能够感觉到“起”时的丰富有趣,和此时的鼓噪无味,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组织好“承”这一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授《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课时,以自己找工作的故事为“起句”,通过自己跑教育局签合同,去社保局转人事档案,到组织部转党组关系等情节,提问学生:老师在找工作中接触了哪些政府部门?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隐私”很感兴趣,所以这一导课素材做到了平直而且有趣,学生的反应很好地印证了这点;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区分政府部门和党的部门。
为了避免出现课堂环节上“起”和“承”的“断裂”,笔者对学生进行分工分组,每组研究一个部门;然后由生活及知识,各组代表以“局长”的身份向大家汇报自己部门的工作内容,至此政府的职能有哪些已经呼之欲出,学生自己就能很好地概括和总结该知识点了。
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要充分重视“起”和“承”的联系,不能将导课材料用之即弃,否则整个课堂会给人拼凑的块状感和散乱感;而应该对“起句”的材料加以扩大,或深入挖掘、或由此及彼、或由己及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课堂中“承”的环节,才能凸显课堂一气呵成的连贯性。
三、转要变化。碰撞思辨
转要变化。要跌荡、起伏,避免平铺直叙,要重议论,重思辨。没有思维的激荡,哪来智慧的进步!所以这一环节应该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思维碰撞的环节,应该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畅快环节!
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冲突情境:中国许多的民族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被收购的风险,那我们是应该保护民族品牌还是应该让民族品牌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部分学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潮流,国家一味地保护民族品牌只会让其在将来的竞争中输得更惨;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民族品牌关乎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应该加以保护!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已经提出了在国内市场保护,在国外市场扶持的策略。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只需老师给他们一点花火,他们就会绽放出足以点亮夜空的烟花。在政治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辩论的空间,因为只有思辨的人,才能真正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教育所求的人才,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四、合要渊水。余音绕梁
合要渊水。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结句最要紧,它是概括和总结,在意境上要升华到高峰。好的课堂收束全课环节,不但要有豹尾之力,更要有绕梁之音。
如,李老师将消费和家国大事联系起来,全课的格局层次和精神境界顿时上了一个台阶。最后李老师以一副饱含深意的对联结课:
提收入、乐预期、想物价,消费行为折射人生智慧;
谋发展、缩差距、促民生,政府决策彰显为民情怀。
这一结尾将情感升华到极致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熟思深处,既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地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谓大言炎炎。
众相非相,不凡亦凡,课堂环节的设计当然不必强求“起承转合”,但却可以从中吸收智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课堂和诗歌一样,形式不怎样重要,重要的是内容,重要的是要教而有智、言而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