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
摘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被整合到学科教学中。作为传统学科的语文,也不可避免踏上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面对信息泛滥、媒介多元的教学资源,应如何“拿来”?“拿来”后该如何应用?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选择、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几项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原则
尽管国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基础教育软硬件环境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实现“网络课堂”“人机互动”离我们仍有一段距离。更多的时候,一线教师通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践行、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那么,如何定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呢?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一项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图、文、声、像信息的技术。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主要通过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创设体验交流情景来辅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那么,在选择媒体素材,设计制作课件,课堂操作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即能易勿难,能简勿繁
现在有一种声音:PPT太简单、太普及了,已经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了。甚至很多课件大赛也把PPT课件拒之门外。其实,正是由于PowerPoint软件操作简便,图文声像功能全面,才会成为教学中最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软件。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不需要演示实验论证定理,也不需要用一组组数据来推证函数或公式。有图文展示、简易动画效果、交互结果呈现、集成声音视频播放功能的PPT软件足够用了。而像Flash、Authorware等模拟运算功能强大却操作复杂的软件,对于语文学科来讲,有些“大材小用”了。
因此,选择多媒体软件时应当从实际应用需要出发,对于同样呈现效果的软件,应该选择更易于操作的,而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复杂高级,应该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
其次,在选择制作课件所需资料时,不要一味贪多求全,凡是跟课文沾边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这样只能使学生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中不分轻重主次地疲于接受,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紧扣本堂课的重难点,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资料;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存主,选择适合课堂容量的资料进行整合。
总之,不管是选择软件还是选择材料,都必须从课堂实际需要出发,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呈现形式多的优势,为实效课堂、高效课堂服务。
二、必要性原则,即保留空间,避免替代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感悟。有的教师喜欢用屏幕画面诠释或演绎文本内容,用视频替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致使原本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呆板肤浅的声像展示,粗暴侵占了学生的再创造空间,剥夺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字是一种有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备课设计课件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感受文本的氛围,提供想象再创造的情景。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虽然影视作品中演员演得逼真传神,但是如果用这一段视频制作课件,就扼杀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想象空间,也削弱了作者语言的感染力。但是如果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作为课件导入部分素材,熟悉的旋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精彩的旋律也让学生感受到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气干云,有利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提炼文章中心。
有的老师设计课件时喜欢在问题的后面附上“标准答案”;在上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边展示问题,教师自己一边重复问题;在学生作答后,直接呈现预设答案。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就沦为教师的“代言人”。学生也不去注意教师对问题的引导,不去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只等着答案一出埋头就抄。把课件当成了教师的替身,用答案扼杀了学生思考的动力。
总之,不管是声像素材,还是文本答案,都应该做到非必要不用,用则收奇效。
三、指导性原则,即有点有面,层次分明
有的教师喜欢在备课时把每一个问题都呈现在课件上,上课时学生只顾着回答课件上琐碎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文本课件辅助教学应该坚持“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知识体系,逐层递进,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应利用课件把知识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地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系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了解知识体系中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教師备课时只有“胸怀若谷”,才能听到学生完美的“回声”。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应尊重学科特点,将多媒体资料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汉语言文字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