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亚
摘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研究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而不是单纯地否定某一类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再次,它还指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师;多元化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它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而不是单纯地否定某一类教学模式,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研究班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比较文科平行班与理科平行班学习语文的差异,以有步骤、分层次、抓重点、重落实为自己的教学指导路线,力求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加以更好地引导,从而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成果。
针对高三语文知识的复习要点进行整合、归类。根据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我将必考的知识点根据两个平行班的整体情况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制定了自己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名篇名句默写的知识点。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去背诵
一轮复习时采取的就是强制性措施,老师规定好时间和篇目,在限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但是班里依然有近十个学生做不到,也可以说我认为他们全力以赴可能会做到,但从其学习态度来看是根本做不到的,则降低对其要求,采取短诗全背,长文选背名句的方式。二轮复习时则让每个学生准备听写本,利用早读课默写,语文课纠正错别字。三轮复习时只听写容易写错或考题经常出的字或者名句。在学生对背诵懈怠时,举行背诵挑战赛,优胜和一战到底的学生其“背功”了得,很好地在班里树立了一个榜样,从而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二、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学生一开始接触时有点胆怯。害怕文章看不懂
有的学生告诉我,他看到的所有选项怎么看都对,他找不出所谓的错误选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我将讲课重点放在了历年高考这类题型常见的出题陷阱上,不断强化哪些“模样”的句子容易出错。二轮复习时则利用一周的时间每天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当堂训练,请全做对的学生予以讲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班都出现了个别学生对做这类题反感、恐惧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其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不了,即使完成了,每每准确率都让人大跌眼镜。我在讲课时反复给学生强调:要坚信,无论多么难懂的句子,它在文章里一定有迹可寻。不要害怕,更不要恐惧,找出自己每次做错的原因。于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我当堂带着他们浏览文章,查找选项,每一小句都不放过,跟原文一一比较,直至找到最终的正确答案。通过一连几次带着他们做题,学生的做题情绪渐渐好转,以至于常说:“老师,你少说点,别提示,我们自己做。”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反而是高兴的。
三、古文复习与年级的复习步调一致,先巩固课本,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再辅之以相应的练习进行提高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尝试用石老师介绍给我们的方法读。在遇到陌生的古文时,有的学生不愿意看,因为他看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串讲变得毫无意义。让学生开口去读,在读中集中注意力,在读中品味含义,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四、诗词鉴赏部分是学生最为头大的题型
我主要采取了学生讲、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教学。前期复习让学生每天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果太长的话就利用多媒体展示。要求对诗词的背景、内容、情感、手法等其中的一点详细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应该说,学生还是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对此极感兴趣。在中后期,我带着学生复习了高考常见的题型以及必须识记的答题术语。每天补充一道高考原题,先请学生说,然后我根据其语言表达和思路判定分数,指出其错误部分加以修正。学生听起来都比较认真,因为一说是高考原题,学生就来精神了!
五、小说阅读、人物传记阅读在真正的复习中实际就是对传记的复习
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之间是什么關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辩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做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新课程主张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与挑战。我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思考与努力比较少。要想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和思想越来越活跃的年轻学生,唯有努力自勉,勤学向上,方能真正成就教师自我,在自己的教学园地上开出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