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却往往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人际关系淡漠,学习态度不好,对于未来的事业缺乏信心,没有人生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职教师要构建真语文的课堂,围绕字、词、句、段等语文关键词入手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展现出更高的职业素养。
一、分析人物形象,浸染善良美德
文本是教学的依托,在真语文的课堂中教学要围绕文本进行。教师可以找到文本中人物形象和中国传统美德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感化。
以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为例子,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其身上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谈谈这篇文章一共写了有关于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人格特点。在分析之后,学生提出,这篇文章写了母亲对“我”的管教,通过展现母亲的严厉体现了她教子有方的一面;此外还写了母亲处理债务,对付大哥债主的事情,展现了母亲宽容的一面,且处事得当,充满了智慧;另外还有母亲处理妯娌矛盾和正确对待人格侮辱的事情,展现了母亲虽然温柔善良,但是在人格中有不服输的一面。通过这几件事情作者用白描的笔法清楚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体现了母亲身上所体现的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由此可以知道正是有了这样一位母亲,所以才让胡适成长为一代著名的学者。“母亲”的形象让中职学生深受美德感染浸润,对他们有所触动。
在未来的工作中,工作态度是决定工作成绩的关键,若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则必然要拥有良好的品德,这样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更能取得他们的信任。结合文本人物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这能促使他们提高自我修养。
二、剖析文本主题,启迪责任意识
在中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选文的主题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包含了责任、仁爱、诚信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以此入手,指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感受其主旨,从中凝练出立身、处事之根本,这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时候,可以深度剖析文本的主题,让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几个人物的志向,说说他们在政治理想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深读文本之后体会到他们的志向各有不同,如子路的理想是治理千乘之国,冉有则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公西华则是“愿为小相”;曾皙则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其次可以让学生分析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孔子赞成子路的志向,但是认为他不够谦虚;比较满意冉有的答案;认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表示赞同曾皙愿意生活在和谐社会,“不求为政”的想法。在深入文本内部,探究文本主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意识到这篇文章实际上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赞同曾皙淡泊名利的做法,并不是说他想要推卸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是想要创建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因此孔子并不否认子路等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由此可见,一个人无论出于何种地位、心怀何种志向,都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不管学生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剖析作品的主题,感受其中传统道德情操能让他们明白做人的基本原则,加强对自身的约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品味语言文字,树立高洁品格
在真语文的课堂中,教学要始终围绕语言文字展开,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气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摘取文本中的某些词句进行品味,从文字表面深入下去,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内核,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其高洁的品质。
以《师说》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学生李蟠的,文章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点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抨击了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不仅如此,从这篇文章中还能看出韩愈尊师重道、乐于从师的高洁品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点,可以组织他们品味文章中的某些重点词句,如“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古之圣人……而耻学于师”,这两个句子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从师学习的观点,还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散文呈现出气势澎湃的感觉,让人更感觉其笔力雄厚。不仅如此,从这两个句子中还可以看出韩愈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他不在乎老师和自己在年龄、地位上的差距,只要能学到东西即可,由此更能看出韩愈的品德高尚。
社会需要的是在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正是中职教育的目标。要成为这样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品格,这样的人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教育部发表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传统知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服装、饮食、管理等各种中职专业,正好能成为中职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有效辅助。语文教师要本着真语文的原则,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程炯.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1,(16).
[2]赵海燕.立足古诗文教学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学语文,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