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文章被创作出来以后,千百年来始终为人们所盛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作品包含了深远的立意以外,还因为其在句式和修辞艺术上的独特之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有机统一,让本赋具有了非常强烈的感染力、非常悠久的生命力。
一、句式之妙
首先,《阿房宫赋》在句式使用上是非常巧妙的,它骈散交替,极尽婀娜多姿之能事,唐代赋体文章已趋式微,但本文则既发挥了辞赋体文章的铺张扬厉之特色,又于其中暗含了寄托讽喻之本心,从而从本质上即去除了辞赋容易出现的堆砌、滞涩之问题。我们从头梳理本文,可以发现它在形式上是讲究骈散互见的,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句式上的参差和错落,使后世欣赏者读起来,会受到其鲜明节奏的影响,产生无限的回味。有人称其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并不算是过誉。我们举例来说,开头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三字短语纷纷出现,且对仗工整、符合平仄规律,首先在视觉上即形成了一种整齐对称之感,再细读之,可谓是铿锵有力、音律和谐。同时,这种以三字构句的办法,有紧锣密鼓的感觉,无形中使人联想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不惜以天下民力,建造宫室的急迫心情。这四句十二个字如异军突起,如险山层出,已经显现出作者在修辞技巧方面的炉火纯青造诣。我们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在第三段的后边,出现了“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样是短短的四个短句,十四个字,便写出了一大段历史故事,如果说开头四句是秦国的兴盛史,那么这四句便可以说是秦国的衰亡史。“戌卒叫,函谷举”两句音节急促,认真誦读,可以从中想见秦末起义的疾风之势,想见秦国的盛极而衰,而后面接续说出来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则可谓精辟警策,意蕴深厚,是炼字表意的代表作。我们再来观照整篇作品,它以四字句为主,其间夹杂着一些六字句及多字句,押韵也不受限制,有格律,又不受格律的限制,像“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句子,疏密有致、音韵和谐,极尽跌宕起伏之致。总之,本文在句式上的独特之处,使人读后,自然会对作者所议论的中心事件、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产生联想,而这种联想,正是作者所希望达到的。
二、修辞之妙
在句式的成功应用之下,《阿房宫赋》的修辞之妙同样是本文取得成功不容忽视的原因。总的说来,本文修辞精典迭出,大量的比喻句式、夸张句式、排比句式在文中交相辉映,令人有琳琅满目之感。《阿房宫赋》全文只有短短的五百余字,却总共有比喻二十三处、夸张二十八处,而无论是比喻还是夸张,又往往以排比方法表现出来,像“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段里面,用明星之光来比喻妆镜之光,用绿云之美来比喻乌发之美,用雷鸣指宫车,都是典型的比喻应用,而像其中的形容词,如荧荧、扰扰等,又含有夸张的意味在里面。大量比喻的应用,使读者从自己所熟知的事物中去联想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而大量夸张的应用,又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非常鲜明的印象,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独特之处,排比的应用,则使比喻和夸张从散漫走向整饬,和作者的思想节奏统一起来。总之,这几种修辞方式的综合应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比喻的应用既奇妙瑰丽,又若合符节;排比的应用既自然流畅又大方得体;夸张的应用既特色鲜明又反本归源。我们再以下面的排比句式为例说明本文的修辞之妙,“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在这段里面,依然是三种修辞手段的综合应用,它们处在同一个段落里面,相互促进、相互提携,无形中强化了语言的效果,更利于作者思想的展示。而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以外,像对仗和拟人的方法,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像以“长桥卧波”来对仗“复道行空”,以“未云何龙”来对仗“不霁何虹”皆是如此,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长桥卧波”里面的“卧”字、“复道行空”里面的“行”字,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之法,“未云何龙”与“不霁何虹”两句,又是反问句的呈现。作者写此文时,真可以说是文随心动、笔如有灵,不然何以有如此之多的修辞妙句,这些修辞的妙句,和上文提到句法本身的精妙结合起来,共同使《阿房宫赋》一文显得风度翩翩,极尽赋体文章铺排绚丽之能事,而且使后世读者欣赏此文时,均会感叹于本文的生动传神,不由得思考作者所欲表达的“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对于后世统治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一主题。
句式和修辞的艺术形式,无论如何完美,只有思想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说是成功的,也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功能。有人说《阿房宫赋》用华丽的语言来表现严肃的历史兴亡观点,有点不伦不类,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阿房宫赋》之所以能历千年而不朽,正是因为其在形式上有美感、思想上有深度,二者相互结合,以阿房宫为典型代表,借题发挥,才使之有远超单纯怀古作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