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超
摘 要:当前,民营实体经济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税费和财务成本负担过重、企业隐形成本不降反升、政府降成本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等問题,制约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环境,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降低;民营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0 引言
由于种种原因,实体经济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尤其是民营实体经济企业更加严重,“高房租”、“高人工”、“高物料”、“低利润”的“三高一低”问题,让民营实体企业举步维艰,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妨碍着稳增长、调结构任务的实现,对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但由于降低民营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降成本并非易事,目前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推进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 需要各级政府降成本行动方案政策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政府及企业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 当前民营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人工成本持续增长
近10年来,在地价上升、房价与房租上行驱动下,企业职工日常生活成本的快速上升,倒逼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特别是在执行新《劳动法》以来,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普遍反映,目前执行的“五金一险”对企业压力巨大,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贡献越大,人数越多,发放的工资金额越大,缴纳的费用也越多,企业成本负担也越重。此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标准偏高也是实体经济企业存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来成本费用高,利润率低,再加上要支付较高的残疾人保障金,这对已经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相当大贡献的实体中小企业来说也很不公平。
1.2 企业税费过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实体企业利润普遍下滑,作为国家财税体制改革重头戏“营改增”的目的是减少重复纳税,有利于实体经济企业降低税负。从营改增实行情况来看,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非常明显,但部分中小企业却存在着税负上升的现象。比如,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营改增后,占成本30%的人工费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且,因建筑材料来源方式较多,能够获得的增值税发票相对较少,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难度大,如沙石料、土石方等材料往往由项目所在地的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个体户(村民)垄断经营,而它们都不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导致进项税额减少。此外,建筑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部门可抵扣的税率低,比如,混凝土抵扣率一般在3%~6%之间,水电暖等则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取得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建筑业营改增一大难题。
1.3 财务成本负担过重,抵抗风险能力低
民营实体企业的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人工等费用大都来源于银行贷款资金,有些民营实体企业将银行贷款的流动资金,短借长用。当国家经济发展放缓,银行收贷、压贷,企业销售减少,现金断流,致使企业容易出现危机。尽管八部委已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但工业企业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时没有感受到明显变化。目前企业的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在8.0%左右,较基准利率上浮90%;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较多。授信融资期限短。银行授信偏重于流资,多在一年之内;银行承兑、信用证多为3~6个月,倒贷频繁,增加了企业资金成本。目前许多企业财务费用压力更大,银行贷款利息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
1.4 办事难现象突出,企业隐形成本不降反升
目前,“吃拿” 现象基本没有,但“卡要”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企业每年维护政商关系的支出往往占到销售收入的1.2%~1.5%。在不少部门、很多环节仍存在着办事难的问题。另外,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占位不高,准备不足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的问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因为不动产登记,导致部分续贷难,融资成本大幅增加。此外,行政性收费较高,企业税外费用大约是税收的1倍以上。
1.5 政府降成本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各级政府降成本行动方案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许多企业反映,经过各级政府简政放权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所下降,但一些好的政策却成了“空头支票”,因此有些简政放权举措在落实中被困在“最后一公里”。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制定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出台了42条降成本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些政策是新出台的,由于各级地方政府类似的降成本行动方案出台的时间在前,一些政策措施并未包括,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尽快加以完善。
2 关于降低民营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对策建议
2.1 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
从长期来看,要加大涉企税种整合归并和减免力度,降低普遍适用的间接税(如增值税)比重。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有部分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民营实体企业利润实在太低,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企业微薄利润远不够缴纳企业税负。当前在财政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可以适当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税率,政府与企业分别承担部分责任,建议取消企业负担的相应的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同时适当降低增值税、所得税税率。此外,建议扩大企业可抵扣范围,延伸抵扣链条,减轻企业流转税税收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要进一步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一揽子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企业重组改制税收优惠等政策,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切实推进。
2.2 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当前社保缴费基数统计口径范围主要为规模以上企业在岗人员的平均工资,而将大量的私营、个体企业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算出来的平均工资实际上高于全体就业人员收入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虚高成分。因此,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下调企业社保费率,减少企业社保支出,阶段性地降低企业缴付的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二是在全国社保信息联网的大背景下,准许已在原籍参保的外地务工人员无需在工作地重复缴纳全险。而且,绝大多数的外地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意愿都是在退休后归乡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原籍参加医保更利于员工享受医保待遇。当然,从用工安全保障角度考虑,建议在工作地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三是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比例和标准,建议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做好当地残疾人总数及适合就业残疾人规模的基础上,编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划和预算,出台针对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比例和办法,降低民营实体企业负担。同时,对安置就业人数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鼓励或奖励,让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不会因为人员的负担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3 降低企业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
加快落实降低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价格,降低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电价,降低尖峰电价水平等政策,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建议相关部门在公司直供电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在电力使用一定额度内给予部分优惠的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的动能成本。同时,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统一规范区域用电政策,使全国同行业企业能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展开竞争。鼓励有自备电的企业联合组建局域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要加快推进公路收费制度改革,取消各级收费到期公路、统一和降低物流企业的过路过桥费,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要解决好配送车辆进城问题,进一步便利货运车辆通行,以达到物流的无缝对接;要发挥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用,结合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物流”的形式,运用大数据系统来优化运输体系,降低因运输体系不良而产生的迂回成本,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整合利用,提高物流效率。
2.4 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目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融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影响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相关部门可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产品(如集合债券、发债、保险资金等)融资,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由于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要从制度、规则监管等多方面将社会资金引导到发展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行业上来,坚决抑制社会资本,尤其是银行资金进入资金投机市场,同时,解决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问题,多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当前,银行可以推行借新还旧或展期还贷的政策,对企业现有存量贷款实行借新还旧或展期还贷,以减少企业调贷资金占用,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2.5 抑制泡沫经济,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企业使用的工业用地成本极其高昂。因为,企业与工业区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土地购买价格,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实际上,土地证的办理大都实行招拍挂价格,土地的招拍挂价格比原来签订的价格高的多,企业要想获得土地,办理土地证,必须足额缴纳之间的差额。虽说,这部分资金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逐步返补企业,但实际效果却不尽理想。并且,企业每年还负担着高昂的土地使用税。另外,由于“先建设,后办证”的政策,导致企业土地证迟迟不能办理下来,企业土地、厂房,设备的投入都成为“死资产”,因此,需要着手加快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变重资产型企业的“死资产为活资产”,降低企业工业用地成本,直至零地价,充分助力实体企业发展。此外,要控制房价疯涨,给房地产降温,不能让投资房地产轻易赚大钱,从而实现将更多的资源引导入实体经济,同时,还能减轻了企业及职工的房租负担。
2.6 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
国家要通过完善预算法等政府立法,加快修订过时的涉企收费法律法规,以清除不合理、未经授权收费。各级政府要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和收费公示制度,尽力清除不合理涉企行政性收费。要建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围绕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加大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力度,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增加企业成本、违规收费等问题的查处问责力度,制定违规执行的问责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7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考核
制度性交易成本看不见、摸不着,没统计、无数据,但大量存在。因此,要通过减权、削权真正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加强企业成本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和常态化监督检查及时有效督促相关政府部门,严格考核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营造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并及时上报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企业,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