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敏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隐喻理论指导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对比分析
——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魏玲敏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隐喻思维是词汇语义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运用隐喻理论教学,讲解不同词汇或词义间的认知关联,能够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为验证隐喻在词汇教学课堂中的实际效果,笔者综合了参与实验学生的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了三点启示。
隐喻;词汇教学
传统的词汇教学大部分都忽视了对词汇认知理据的分析和探讨,如果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从隐喻的角度讲解词汇的经验来源,延伸意义和隐喻内涵,是否可以跳出传统词汇教学的限制?从认知隐喻的新视角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常引导学生从隐喻角度散发思维,是否有助于拓宽其对词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词汇理解力和记忆力?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英语词汇量大,各种基础词汇组合的短语丰富多样,还有很多一词多义现象,他们一味机械地去记忆单词或是其含义,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姑且不谈,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因此学会运用隐喻理论,可以在不同词汇或语义间探讨其认知关联,从而加强词汇记忆效果。教师运用隐喻理论指导词汇教学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隐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隐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合著了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总体阐述了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借助某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解释另一相对应的事物的表达工具,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 (Lakoff G.&Johnson M.,1980:3)。这种映射的产生不是随意的,它根植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并且具有系统性 (蓝纯2005:32)。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也就是说从一个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另一个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 (陈万会2008:231)。 “源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目标域是人们比较陌生的、抽象的” (文旭、罗洛2004:12)。也就是说,隐喻能够用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深奥的理论传达到位。 “从语言的发展和修辞功能方面来看,隐喻是通过联想和映射,用一个异质而同值的词语替换在常规词序中应该出现的词语,借用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另一事物来表达所要呈现的事物” (束定芳2000:168)。一个事物的隐喻映射会产生大量的、类似的语言表达,通过映射其相似性在不同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关联,随着人类思维的变化,达到认知的目的。
前测是在教师9月份常规的传统授课之后进行,该阶段教师没有运用隐喻理论教授词汇。随后,遵循既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设计出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自测—讲授—检查)在三个班级进行实验。10月份到11月份在这三个班级词汇教学课堂中引入认知隐喻理论,三名教师在三个班级进行课堂实践教学2个月 (24学时)后在12月份又一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 (后测)。后测是在教师10月份和11月份两个月运用隐喻理论讲授词汇后进行,以了解认知隐喻指导词汇教学的上课效果。
前后测试题均由20道单选题目 (每题1分,共20分)和 5道翻译题目 (每题 2分,共 10分)两部分组成,满分30分。前测题目词汇的考察均限于9月份 (unit1-unit3)教师课堂中讲过即教材中出现教学大纲有要求及举例扩展过的词汇。后测题目词汇的考察同样不超出该阶段(unit4-unit6)教师课堂中讲过即教材中出现教学大纲有要求及举例扩展过的词汇。参与测试学生总人数448人。
为了解学生在前测后测中对词汇的具体掌握情况,笔者首先针对每道选择题目,在班级任课教师协助下,汇总出选择错误的学生人数和比例,并做了比较分析。
由前测Section A选择题目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出错率居高的是以下五道题目:
9.The government used every way to force the leader of the company to show his hand.
A.show one's happiness
B.reveals one's plans
C.show one's welcome
D.show one's anger
12.Watch out the__of the saw!They may hurt you.
A.teeth B.foot C.lip D.eyes
14.Your Mum is in blue now,son,don't make her more upset.
A.be at a sea B.to write things
C.speak lower D.the mood is bad
15.He__a story that nobody believed.
A.cooked up B.sewed up
C.baked up D.mixed up
16.We must__our attention on today's work.
A.promote B.focus
C.absorb D.pay
这五道题出错比例分别是:9,77.68%;12,66.29%;14,66.74%;15,57.14%;16,44.20%。从词汇考察方面来讲,这五道题目分为两类:9,12,14属于词汇引申义和隐喻义的考察,对学生进行测试前教师讲授词汇没有运用认知隐喻理论,词汇讲解依旧是原来的讲解方法,因此学生在词汇引申义理解方面有一定难度,出现偏差。这三道题目错误人数达六成七成。15,16两道题目考察由基本词汇构成的短语,出错率也高的情况表明学生对所学词汇及其组成的短语印象不够深刻,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记忆。
由后测Section A选择题目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出错率也集中在五道题目:
9.She is the only child in her family,and she is the apple of her parents'eyes.
A.valuable treasure B.to be protected
C.to be cherished D.a present
14.A:You know what?I shook hands with Xi Jinping,Chairman of China yesterday.
B:Don't pull my leg.
A.makes fun of somebody making somebody believe something that is true
B.makes somebody stop suddenly
C.makes somebody lag behind others
D.move somebody by force
15.Come on!We are half the way.Don't be a__.
A.pick-out B.work-out
C.drop-out D.put-out
16.Don't drive so fast!My father was__200yuan yesterday.
A.punished B.offered
C.gained D.fined
17.A:Would like to go for dinner with me tonight?
B:I'm sorry.I have a__with my boyfriend.
A.work B.task
C.date D.meeting
这五道题出错比例分别是:9,37.95%;14,40.18%;15,39.28%16,43.08%;17,44.20%。对比前测数据,比例要低得多,因此后测中学生总体成绩远远高于前测成绩。在教师运用认知隐喻理论讲解词汇后,学生显然对词汇的隐喻意义和引申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但题目9,14,17较高的出错率又表明学生本身的隐喻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对老师讲过的词汇隐喻意义把握甚好,但自身还未做到举一反三,导致题目出错。15,16两道题目出错率也高,表明学生对所学词汇的基本用法掌握还不是很好,但相比较前测而言,出错人数已经大幅度下降。
接下来比较一下前测总成绩和后测总成绩,从成绩分布区间 (1—5分,6—10分,11—15分,16—20分,21—25分,26—30分)人数及所占比例统计数据明显看出,后测成绩要远远优于前测成绩。比较不同分数段不难发现:
第一,低分比例明显减少。前测中成绩5分以下的有10名同学,其中两名同学成绩为4分,这两位同学在后测中,成绩依然是4分。但另外的8名同学则全部跻身到10分以上。前测中成绩10分以下的同学比例达13.84%,在后测中比例只占4.9%。可见原本基础很差的这几十名学生在近一段词汇学习过程中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下了功夫,因此英语成绩有了显著进步。
第二,高分人数明显增多。前测中有5名同学满分,后测满分同学高达30名,这个数字令笔者和任课教师都感到意外。成绩高于26分的人数比例增加了将近13%。在前测中成绩原本低于25分的48名同学在后测中成绩都超过26分。由此看出,英语基础原本不错的同学在老师运用隐喻理论讲授词汇后,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由量的积累飞跃到质的突破。
第三,前测和后测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前测后测300名左右学生成绩集中于16到25分,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把握都超过了及格线,处于中上等水平。前测中15分以下即不及格学生比例33.04%,后测比例是28.97%,虽然比例没有明显降低,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分的人数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再单纯比较20分以上的学生成绩,前测比例为25%,后测上升为56.03%,所以这些对词汇把握中上等的同学经过本阶段学习后,对该阶段词汇的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得出,后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均有了较大改观。
后测成绩优于前测成绩主要在于教师在讲解词汇时运用了隐喻理论。实验前,在讲授词汇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刻意运用隐喻理论,未注重探讨词汇的认知语义。对于简单的基础词汇,学生看似很熟悉其用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不能很好的结合其基本义来把握其对应的引申义,比如,前测中出错较多的题目The government used every way to force the leader of the company to show his hand.学生对hand一词绝对熟悉,也知道其基本含义,但在四个选项A.show one's happiness;B. reveals one's plans;C.show one's welcome;D. show one's anger中却犯难,想象不出show one's hand的意思是 “摊牌;吐露自己的意图;公开自己的计划”因此,不能准确的选出正确答案B。但在运用隐喻理论进行实验教学后,学生对此类词汇的掌握就好很多。
实验前,三名老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专门针对hand,foot,leg,face,eye,mouth等表示人身体部位词汇总结了其相应的用法,比如hand一词,三名老师均在课堂中讲解其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见表1。
表1 hand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
实验过程中,课堂步骤如下:教师在第一步“导入”环节强调hand的基本义,即 “手”,是指人身体的一个部位,并系统描述了 “手”的特征、功能和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与人类具有最多相似性的动物,用hand来指动物的 “爪,前脚,触角”等,hand的引申义跃然纸上。学生在第二步的 “自测”环节就相当顺利。随之教师进一步讲解hand的引申义,在第三步 “讲授”环节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出发,解释人类的认知过程一般都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遵循 “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的顺序。 由 “人” 先联系到 “物” 再映射到 “事”,从而把不同领域中相似的意义进行衔接、联想和发挥。Hand就可以用来指代 “钟表的指针”,进一步延伸到性质方面,指 “技能,技巧,人手”等,使得语义得以泛化和具体化。根据认知隐喻理论,给学生讲解隐喻与人们的社会活动、认知心理密切相关,是一种思维模式,多义词的多种义项之间的联系都与人们的认知密切相关,不是任意的,毫无理据的随意延伸。Hand一词有了“手”的基本特征, “落入某人手中”,就可以理解为 “由某人负责,受某人控制”之意,从而学生就轻而易举的理解了像get out of hand(失控)之类的用法。在第四步 “检查”环节学生表现也相当突出。
通过课堂观察,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后测对应题目的选项及成绩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后测题中出错率较高的几个题目表明学生对基础词汇的引申含义把握还不够准确。尽管老师在讲解词汇中结合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但学生对基础词汇的基本含义把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结合隐喻的这种认知功能来理解词汇的延伸义,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培养其隐喻思维。
把认知隐喻理论贯穿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效果明显:课堂变得趣味无穷,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对所学词汇印象更深,词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前测后测成绩比较,低分人数比例由13.84%减少至4.9%;高分 (26分以上)人数增加将近60人,成绩有了显著改观。
第一,课堂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剖析富含隐喻表达的典型词汇。教师本人要注重常规隐喻表达的积累,充分探究典型词汇的原始含义和隐喻意义,不断的运用隐喻讲解基础词汇和中西方不同文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让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词汇。
第二,引导学生逐步培养隐喻思维,增强其对隐喻的敏感性。高职学生自律性差,教师要有耐心的指导学生运用隐喻来识记单词,尝试着把新学的词汇归入到已有的信息知识体系中去,培养其隐喻思维方式,让学生尝试学会分析总结新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之前所学意义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如何把新词汇恰当得体地应用到新搭配中。
第三,阅读富含隐喻词汇的语言材料,提高师生隐喻能力。王寅认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 (王寅:2010)因此,隐喻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隐喻理论,不能仅限于被动的学习和理解,还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才能真正让教师的词汇教学与学生的词汇学习融会贯通。
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桥梁,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借助于隐喻理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必将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认知隐喻思维意识,也必然会对他们的词汇学习及语言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运用隐喻理论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人不仅要深入透彻理解隐喻概念,还要广泛涉猎词汇文化内涵,更要以学生为主体,熟练驾驭课堂。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M].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8.
[4]文旭,罗洛.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1-14.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0.
[6]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Lexical Effects Based on Metaphor Theory—Taking Shuqing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EI Ling-min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lexical semantic change and development.Using metaphor theory in teaching practice,teacher can explain the cognitive relevance between different words and meanings,so as to strengthen students'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of words.To verify the actual effect of metaphor in vocabulary classroom teaching,the author integrated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of all the experimental students and drew three pieces of thoughts after data comparison.
metaphor,vocabulary teaching
G712;H319
A
1008-3812(2017)02-072-04
2017-03-19
魏玲敏 (1984— ),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