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会 徐祥辉
河南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新乡 453000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评估
张 会 徐祥辉
河南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新乡 453000
目的 评估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7±6.9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8±7.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小板凝聚率、血栓形成系数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脑梗死;血塞通;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
临床上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有相对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2]。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血管内膜损伤或粥样硬化,使管腔逐渐变狭窄而导致血栓形成,完全阻塞动脉血管,从而造成脑血管缺血、缺氧及坏死,进而造成脑血管病变[3]。研究表明,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25%~45%,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形成严重威胁。本文对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8(68.12±3.18)岁。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36~79(69.23±4.27)岁。2组性别、年龄、病情、发病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严格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进行基础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调整、降颅内压、抗血小板凝聚、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 mL/次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应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次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2组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一定的辅助治疗,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剂等。
1.3 观察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包括血小板凝聚率、血栓形成系数、全血黏度。不良反应,如头痛、牙龈肿痛、全身乏力。痊愈:患者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效: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显著进步:病残程度4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进步:病残程度5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及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2.1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不良反应对比 [n(%)]
2.3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2组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总有效率对比 [n(%)]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老年人群多发[4]。脑梗死主要由于脑动脉血管内膜损伤或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狭窄,从而导致血栓形成,使脑动脉闭塞,造成脑动脉血管缺血、缺氧及坏死等,导致神经功能障碍[5]。中医理论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主要原因是气虚血瘀导致的气血瘀滞、血运障碍等,从而造成脉络麻痹而引发脑梗死。作为一种中药制剂,血塞通的主要功效为增加血流量、活血化瘀、通活经络、改善微循环、加速恢复神经功能等[6]。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其主要功效:(1)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降低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含量的作用,从而使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并起到抗血栓及抗凝作用。(2)增强机体功能,扩张血管,降低动脉压,有效改善微循环等。(3)能够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机体的氧气消耗量,并对脑梗死灶的供血情况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机体耐受力,使得脑梗死灶的周边神经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与修复,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7]。
本研究表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还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快速恢复,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8]。
[1] 陈爱春.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脑梗塞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0):119-120.
[2] 王琼.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30.
[3] 陈建梅.用血塞通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75-176.
[4] 乔建础,马玉珉,贺莉.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4):22;24.
[5] 李睿琦.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90例[J].北方药学,2012,9(12):20.
[6] 曹建玲.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29(1):83-84.
[7] 韩军辉.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7):99-100.
[8] 张玉红,辛太和,潘丽华.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 495;2 494.
(收稿2016-11-26)
R743.33
B
1673-5110(2017)11-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