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2017-06-07 08:21康国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脑脑膜瘤胶质瘤

康国庆 侯 磊

河南开封市肿瘤医院影像科 开封 475003

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康国庆 侯 磊

河南开封市肿瘤医院影像科 开封 475003

目的 评价全脑CT灌注(WBCTP)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6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应用16排容积CT行WBCTP检查,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后连续动态扫描19次,将19个容积数据全部导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CTP和CTA图像,比较2组CTP和CTA图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肿瘤,肿瘤直径<10 cm者65例,10~15 cm者41例,脑膜瘤58例,胶质瘤48例,位于额叶31例,颞叶21例,顶叶20例,鞍区及鞍上区19例,枕部9例,颞部6例,肿瘤毗邻大动脉血管63例,毗邻静脉窦29例,同时毗邻大动脉和静脉窦14例;所获得WBCTP图像均能够满足评价要求,11例CTA图未找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脑膜瘤组与胶质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通透性表面积乘积(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达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TP能够全面评价颅内肿瘤与邻近大血管的情况,在肿瘤诊断、评价肿瘤与周围血管情况方面具有很高价值,其结果能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颅内肿瘤;邻近大血管;CT灌注;CT血管成像

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肿瘤的有效方式,明确病灶具体部位及其与邻近大血管关系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1]。邻近大血管的颅内肿瘤会对邻近血管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会造成相邻血管受压、变形、移位,甚至还会侵入、包裹相邻大血管,为手术顺利实施制造重大障碍[2]。全脑CT灌注(WBCTP)成像检查具有无创、可行、简便、快捷等优势,相较于MRI灌注成像,WBCTP成像检查成本更低、扫描速度更快、更适用于颅内肿瘤的检查。待检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保持60 s静止不动即能够完成检查并获得质量较佳的CTP与CTA图像,体现出了很强的技术操作简单的优势[3]。高质量的CTP图像可反映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常规方法检查无法获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联合CTA进行血管成像能够对相应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如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等)进行直观展示[4],协助主治医师判断病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6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且行WBCTP成像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WBCTP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08—2016-06行头颅MRI或CT检查诊断为邻近大血管的颅内肿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后均经手术病理学证实。所有患者均排除碘制剂过敏及肝、肾功能不全史。男59例,女47例;年龄37~68岁,平均48.3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伴不同程度的头痛、肢体乏力、偏瘫、抽搐、视力改变等症状,均在入院后7 d内完成WBCTP检查,此前未接受任何穿刺活检或相关治疗。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检查参数:单圈旋转时间0.75 s,覆盖范围160 mm,容积扫描方式,扫描层厚0.50 mm,视野240 mm;扫描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扫描时间间隔,静脉期5 s,动脉期2 s,扫描时间60 s。经肘静脉常规注射40~5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流速5 mL/s。连续动态扫描19次,获得19个容积数据。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全部容积数据均导入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并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通透性表面积乘积(PS)、达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WBCTP参数。然后将所有容积数据进行血管减影成像,得到动态CT血管图像(4D-CTA),选择最清晰图像重建三维CT血管图像(3D-CTA),得到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所获得的CTP、CTA图像供神经影像学医师研判。辐射剂量通过多重加权CT剂量指数[5]计算出覆盖范围为160 mm的DLP值,有效辐射剂量通过多重DLP值和系数(颅脑为0.002 3)获得。1.4 图像评价 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由我院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价。CTP图像的肿瘤灌注异常区由2名医师协商一致确定,并对感兴趣区域(ROI)进行测量,2人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脑膜瘤、胶质瘤的灌注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CTA图像的判定,先确定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另据此确定肿瘤与邻近大血管的位置关系。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7 d内完成WBCTP检查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肿瘤,肿瘤直径<10 cm者65例,10~15 cm者41例,脑膜瘤58例,胶质瘤48例,位于额叶31例,颞叶21例,顶叶20例,鞍区及鞍上区19例,枕部9例,颞部6例,肿瘤毗邻大动脉血管63例,毗邻静脉窦29例,同时毗邻大动脉和静脉窦14例。

2.2 图像评价 106例患者的全脑CTP灌注伪彩图均可清晰、准确、全方位显示脑肿瘤及瘤周水肿的异常灌注区。对比48例胶质瘤与58例脑膜瘤的各灌注参数,CBF、C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TP、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CTA图像评价,3D-CTA与融合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和血管的关系;106例患者中,95例通过3D-CTA、融合图像及4D-CTA能找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余11例胶质瘤患者的CTA图未找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表1 胶质瘤与脑膜瘤的各灌注参数比较±s)

2.3 辐射剂量 106例颅内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WBCTP检查,图像质量较高。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310 mA,单圈旋转时间0.75 s,总扫描时间21.25 s,辐射剂量总量5.87 mSv。

2.4 全脑CT灌注成像 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A:脑动脉期强化示,脑膜瘤明显均匀强化,周围带状脑水肿,脑中线结构略偏;B:脑血流速CBF图示,脑膜瘤最大CBF值252.46 mL/(100 g·min),正常脑皮质CBF值13.375 mL/(100 g·min),相差19倍;C:脑血流量CBV图示,脑膜瘤最大CBV值2.81 mL/100 g,正常脑皮质CBV值0.312 mL/100 g,两者相差9倍;D:脑表面通透性PS图示,脑膜瘤最大PS值41.914 mL/(min·100 g),正常脑皮质PS值0.395 9 mL/(min·100 g),两者相差甚大,肿瘤界限非常明显

3 讨论

因解剖位置特殊,为最大程度降低肿瘤切除术操作对邻近大血管的损伤,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术前必须准确评价肿瘤的临床特征、结构特点、具体位置等,并据此确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路径[6]。WBCTP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肿瘤检查方法。WBCTP成像技术的原理类似于传统的CTP成像技术,均是利用肘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动态扫描获得检查图像,通过后期的数据处理得到一系列参数图像,并据此判断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两者不同的是,传统的CTP成像技术扫描范围有限。WBCTP成像技术应用16~320排容积CT,其探测器的扫描覆盖范围大幅度提升至160 mm,能够一次性获得全脑各向同性容积数据,为全面评价全脑灌注的影像学参数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利用工作站对所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处理,能够重建出全脑各期的血管图像,为准确评价临近大血管的颅内肿瘤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7]。WBCTP成像技术可一次检查便能够获得常规CT检查所获得的常规CT平扫和增强图像、CTP图像、4D-CTA图像,为肿瘤的临床判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8]。

WBCTP成像技术能够获得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3个维度的灌注图,不再局限于传统CTP限于肿瘤中心层面的轴位灌注图。由于WBCTP的空间分辨率更高,允许临床医师对肿瘤及瘤周水肿的异常灌注区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小范围病灶的发现几率也大幅度提升。本研究中,20例患者肿瘤位置大脑的顶叶区域,如应用传统CTP图像检查,必然无法对病变范围进行准确评价,WBCTP图像则对其进行各方向评价,对肿瘤的血流灌注信息有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证实,3D-CTP图像的显著特点是允许医师直观、清晰、立体地区分瘤体、瘤周水肿以及最具有活性的肿瘤部分及液化坏死部分,所获得的3D-CTP图像直接印证了上述论述,所获得的3D-CTP图像不仅图像质量较佳,即便是对大脑边缘的病变或者病变扩大到很大的范围,也均做到了全面且准确地判断。另外,对比48例胶质瘤与58例脑膜瘤的各灌注参数发现,CBF、C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TP、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我们认为可能与脑膜瘤是血供丰富且无血脑屏障的脑外肿瘤有关。

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术前必须准确评价肿瘤的临床特征、结构特点、具体位置等,术中保护重要大血管以防大出血,是肿瘤切除术顺利实施、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9]。脑部血管的清晰显示非常重要,而脑血管清晰显示得益于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以及去骨减影技术。4D-CTA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流入和脑静脉流出的各个时相,体现出良好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10]。本研究中,4D-CTA动态显示了颅内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通过后期重建VR、MIP,能够对颈内动脉系1~6级血管结构、椎动脉系、各静脉窦等进行清晰显示。本研究106例患者中,95例通过3D-CTA、融合图像及4D-CTA能找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余11例胶质瘤患者的CTA图未找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术中所见肿瘤致脑动脉、静脉窦的受压移位及受侵包裹情况均完全符合影像学显示情况。本研究结果证实,3D-CTA、融合图像及4D-CTA除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外,还能够明确肿瘤与邻近血管的位置关系,为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案的最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综上所述,WBCTP能够全面评价颅内肿瘤与邻近大血管的情况,在肿瘤诊断、评价肿瘤与周围血管情况方面具有很高价值,其结果能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1] 孟盈盈,罗泽斌,夏俊.320排CT全脑灌注及4-D血管成像在颅脑的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64):113-117.

[2] 张奕昭,胡海菁,徐新超.MSCTA容积重建在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2(3):485-492.

[3] 魏新华,杨蕊梦,郭媛,等.脑梗死早期局部自发性血流再灌注全脑CT灌注成像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1 974-1 977.

[4] 杜飞舟,顾明,何次,等.320排CT全脑一站式成像技术对颅内高灌注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3):217-221.

[5]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175.

[6] 陈维娟,陈婷,郭大静,等.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激光杂志,2014, 35(5):81-84.

[7] 徐裕,邓生德,王良炯,等.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

[8] 陈涓,刘芳,郭锬,等.4D CTA结合CTP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8):1 229-1 233.

[9]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36.

[10] 吴寅波.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收稿2016-11-23)

R739.41

A

1673-5110(2017)11-0062-04

猜你喜欢
全脑脑膜瘤胶质瘤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骨形成蛋白- 4 在人类胶质瘤中的研究现状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